李麗娟

基本資料
- 姓名:李麗娟
- 電話:
- 現職:金門縣金城鎮中正國小教師
- 聯絡電話:
- 電子郵件:
職務簡介
學歷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學士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40 學分班
經歷
- 卓環國小教師
- 曾任第三屆全國文化會議「金馬分區座談會」委員
- 曾任金門縣國民教育輔導團音樂科輔導員及藝術與人文輔導員
- 曾任金門縣國小教師甄試暨代理代課教師甄試評審委員
- 曾任金門縣鋼琴比賽評審委員
- 金門縣中小學合唱比賽評審委員與金防部軍歌比賽評審委員
- 曾任金門縣國語文競賽評審委員
榮譽事蹟
一、個人獲獎
- 112 年榮獲教育部師鐸獎
- 112 年榮獲星雲教育獎
- 112 年榮獲教育部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教師耕耘獎(全國唯一連續指導六屆獲獎教師)
- 107 年榮獲清華大學第二屆本土語言教學教案競賽特優
- 105 年榮獲金門縣金湖國小傑出校友
- 104 年中華民國教育大愛菁師獎
- 104 年榮獲 2015 全國教師公會金門縣 SUPER 教師
- 104 年榮獲金門縣金湖國中傑出校友
- 103 年榮獲金門地區特殊優良教師
- 102 年榮獲第六屆亞太菁英音樂大賽最佳指導獎
- 101 年榮獲第五屆亞太菁英音樂大賽最佳指導獎
- 100 年榮獲第四屆亞太菁英音樂大賽最佳指導獎
- 100 年榮獲金門縣國教輔導團本土語言領域「優良教學活動設計徵選」特優第一名
- 90 年榮獲中國童子軍臘梅獎章
- 89 年榮獲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藝術與人文教案設計最佳創意獎
- 88 年榮獲金門縣金城鎮特殊優良教師
- 88 年榮獲中國童子軍翠竹獎章
- 87 年榮獲中國童子軍總會頒發木章,成為木章持有人
- 87 年榮獲中國童子軍青松獎章
二、指導學生獲獎事蹟
國際比賽
- 指導學生參加 2024 年第 40 屆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24 年第 38 屆中國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24 年第 39 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23 年第 39 屆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23 年第 18 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榮獲全國銀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23 年第 11 屆澳門國際創新發明獎,榮獲銀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23 年第 37 屆中國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23 年第 38 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二等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22 年第 38 屆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22 年第 37 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21 年第 37 屆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18 年第 34 屆中國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二等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18 年第 34 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17 年第 34 屆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16 年第 31 屆中國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二等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16 年第 31 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
- 指導學生參加 2015 年第 31 屆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一等獎
全國賽:環境教育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13 年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榮獲全國第二名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12 年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榮獲全國第三名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11 年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榮獲全國第三名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10 年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榮獲全國第二名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09 年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榮獲全國第一名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08 年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榮獲全國第一名
全國賽:科展
- 指導學生參加第 64 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榮獲鄉土教材獎
- 指導學生參加第 63 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榮獲全國佳作及康寧創新獎特優
- 指導學生參加第 62 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榮獲全國第二名
- 指導學生參加第 61 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榮獲全國第二名
- 指導學生參加第 58 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榮獲全國第三名
- 指導學生參加第 55 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榮獲全國第三名
全國賽:民俗體育競賽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13 年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榮獲國小組文陣其他藝陣特優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12 年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榮獲國小組文陣其他藝陣特優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11 年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榮獲國小組文陣其他藝陣特優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10 年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榮獲國小組文陣其他藝陣特優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09 年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榮獲國小組文陣其他藝陣特優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08 年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榮獲國小組文陣其他藝陣特優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07 年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榮獲國小組文陣其他藝陣特優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06 年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榮獲國小組文陣其他藝陣特優
- 指導學生參加 106 年華光盃民俗體育競賽,榮獲國小組文陣特優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03 年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榮獲國小組文陣其他藝陣特優
- 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 102 年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榮獲國小組文陣其他藝陣特優
奮鬥歷程及成就簡歷
母校啊,您如春風般溫暖了我的人生旅途。
自小生長在離島偏鄉的我,高中畢業順利師資保送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音樂系,84 年返金服務,學而知不足,教而知困,自認應提升教育專業知能。88 年同時考取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以及國民教育研究所 40 學分班,同年暑假就讀國研所 40 學分班,並在學期中以在職進修的方式,就讀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每週搭機往返北金。當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校長歐用生,還大大表揚及讚許了我的向學之心與毅力,成為該校創立 90 餘年來,第一位以飛機為交通工具上學的學生,轟動一時。這兩年以來,我認真積極、不負眾望,成功取得碩士學位。
在國北的光陰中,老師們如同親切的嚮導,循循善誘,引領我探索未知的領域、揭開學術的奧秘,啟發我思考的方向,無論是課堂上的精闢見解,還是琴房裡的耐心指導,都讓我受益匪淺,收獲豐碩。今日的成就,皆源於母校多年來的悉心栽培,我永遠感念母校的栽培之恩,矢志不忘初衷,將所學奉獻於社會,為母校增光添彩。
點燃學習的熱情,綻放生命的火花
感念母校悉心栽培,讓我成為「跨域斜槓教師」對於教育瘋狂投入,拼勁不懈,堅持「傳承創新」、「拔尖扶弱」、「環境永續」的理念。從科班音樂系出身,卻跌破眼鏡,不僅創立中正國小鼓吹陣 28 年,為全國碩果僅存的特色陣頭,改變傳統「口傳心授」自創教學譜例,足跡遍及兩岸三地,讓瀕臨失傳的金門鼓吹發光發熱。還經常夜半與學生研究專題,引領離島學生跳脫小島格局,開拓視野,站上全國科展舞台,及勇闖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屢獲殊榮。更為環境永續努力,指導學生變廢為寶,鋪設校園步道、洗手檯、生態池,打造金門特色文創,義賣做公益,還跨校辦理 DIY 工作坊,至車站社區廟口,對民眾及觀光客宣導環保,為守護金門環境,貢獻一己之力。感激母校的栽培,讓我得以熠熠發光,持續影響更多人的生命。
返鄉服務
畢業返鄉服務時,永遠記得「有機會多照顧艱苦囡仔」這句話,自己在求學路上亦是遇到好老師,指引我,提攜我,才有今日的我,所以我以感恩回饋的心,開啟我的教學生涯,期許能當孩子的「幸運之神」,給孩子足夠的能量,成為自我學習的導演,在舞臺上展現自我,給弱勢孩子脫離貧困的機會,幫助徬徨無助的孩子點亮未來的希望,教導孩子知識也要培養批判、反省、建構知識的能力;更要教導表達、欣賞、尊重與感恩的態度,以我滿腔的熱血,去溫暖去導引孩子自我實現,開啟無限可能的人生。
教育理念
常常有老師說,我最會鼓勵孩子、激勵孩子,其實我也只是多些讚美而已,半哄半騙,給他機會,喚起孩子學習動機,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尋找適合的舞台,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走入我的「圈套」,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萌發自我實現,朝著目標前進了。如果有機會的話,我總是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及比賽,從校內到校外,甚至走出金門到台灣、大陸和其他國家,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天有多藍,多些文化刺激,開拓視野,挑戰自己的極限,創造高峰經驗,不管成績如何,生命的春天就此展開。
深耕傳藝 薪傳金門鼓吹樂推手---李麗娟老師
「歡樂喜鼓咚得隆咚鏘,鈸鐃穿雲霄」中正國小鼓吹樂一出場鼓樂鏗鏘,撼天動地,展現了民間鼓吹樂粗獷豪放的特色,屢獲熱烈迴響及競相邀約演出。2007年迪士尼頻道「單挑 dinesy」節目製作專輯,傳播世界各地;2009 年來金的日本中央大學校友日華友好會,指定要欣賞該樂團的演出;2011 年國語日報以「小小鼓吹手 慶典天團」大肆報導;2014 年公共電視頻道專程抵金製作專輯報導,2014年獲邀至廈門演出,2017 年中天電視台專輯報導,2022 年浯島城事雜誌製作平面與影音專輯,2023、2024 年台灣民代盛情邀請鼓吹隊赴臺參加「原來是客」文化藝術交流饗宴暨 11 校聯合校際交流,中正國小鼓吹陣已躍上國際舞台。
這就是我 28 年來無怨無悔,默默耕耘的團隊,中正國小鼓吹樂緣起於民國八十六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推動「金門鼓吹保存傳習計畫」,重振鼓吹樂的傳統藝術,成立鼓吹隊。只因校長的一句話「你來學比較快?還是我?」就這樣當時菜鳥的我,硬著頭皮接下擔子,邀請地區鼓吹樂傳統藝師傳藝,灑下種子,在研習的過程中,我雖是正統音樂系科班出身,卻對傳統鼓吹樂一竅不通,在學從未接觸過,只好和學生一起從零開始,學習吹長長的哨角、傳統嗩吶、和鑼鼓等樂器,一起感受傳統音樂的文化精髓和魅力。
老藝師「口傳心授」的授藝方式,讓肩負團隊培訓的我,要扮演學生和中介教師的雙重角色,由於我的音樂素養,很快就能抓住鼓吹樂各種樂器的學習竅門,再以本身的教育專業,錄音保存,翻譯成自創教學譜例來教導學生,八十八年保存傳習計畫結束,不再有外聘老藝師授課,自此獨自單挑薪傳大樑,利用每天晨光時間、放學時間和寒暑假集訓練習,28 年來,付出了青春和心力,堅持傳承並發揚古樂,在流行音樂崢嶸的現代音樂團體中,讓中正國小的鼓吹隊,異軍突起,儼然成為金門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音樂團隊,也讓鼓吹陣躍上國際舞台。這些年來,多少個夜晚、多少個週末假日,皆可觸見中正鼓吹陣,兩岸三地,上山下海受邀演出,富有地方色彩的演奏,佳評如潮,是各媒體報導的焦點,也是大型看板、月曆、宣導品經常看到的圖像。
調整教學方法
當然指導學生時會遇到種種困難,沒有現成的教材資料,但為了使學生聽懂我在講什麼,調整改變老藝師「口傳心授」教學方式,我必須將老藝師所唱的、所講的、所演的翻譯,儘可能自製教學譜例,呈現的方式有圖形譜、文字譜、簡譜、甚至是五線譜,有時候圖形搭配文字,或是文字搭配簡譜,以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搭配肢體演給孩子看,甚至錄音錄影給孩子回家學習,互相切磋互相琢磨,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孩子終於能上台演出,看到孩子自信喜悅的表情寫在臉上,心裡真是開心極了,又傳承一屆了。當然傳承不會全然墨守成規,試圖在傳統框架下做點小創意小創新,引起孩子興趣,跟著時代潮流走,前幾年經典歌曲「老鼠愛大米」,電影冰雪奇緣主題曲「let it go」、曾經爆紅的「小蘋果」、「黑人抬棺舞」都是我們演出曲目,並增加隊形變化與花式走位,不僅傳承也試圖創新。
提供機會免費學習音樂
本校音樂社團眾多,然弱勢學生,卻因沒錢購買昂貴的樂器與繳交團費,苦無學習音樂機會,但我願促進教育機會均等,關懷弱勢族群,給文化不利、經濟困頓學生更多資源與照顧,彌補先天立足點的不平等,提供弱勢學生舞台,有學習音樂的機會,來鼓吹免費學音樂,免費提供樂器、服裝與鞋子,還可到處受邀演出,演出結束或領取獎金,或紀念品、小禮物、餐點⋯等等作為鼓勵,曾有學生笑說他來賺錢給爸媽貼補家用,聽了感觸良多,雖然鼓吹的學生有些起點行為沒有其他社團學生佳,但我願意付出更多時間教導和他們搏感情,亦師亦友,帶人帶心,在教學相長之下,不僅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及責任感,更讓師生之間的感情融洽,互助合作無間,也因為經常帶領學生受邀演出,足跡跨足兩岸三地,豐富學生視野,接受不同的文化刺激,這些可能是弱勢家長不太有機會會帶去的地方,或是因為經濟、因為沒時間、因為分身乏術、因為⋯,然這些卻是我們共同最美的回憶與感動,還記得最特殊的一次是在軍中演出,演出結束,營區長官帶領鼓吹隊學生,站在吉普車上校閱士兵,環繞一圈,並施放禮砲、模擬炮火展示軍力,所有學生看到目瞪口呆,我想這絕對會是學生童年歲月裡最特殊的一次光榮記事,也會在她生命裡盪起絢麗火花。
帶領離島孩子站上全國科學殿堂
大家常誇獎我是科展比賽常勝軍,到底有什秘訣?其實很簡單,就是滿腔熱血、創意十足,認為對的就勇敢去嘗試,儘管犧牲假日時間,跑去臭醺醺的垃圾場,跑去海邊踏勘,四處尋找外部資源,停電摸黑實作,諮詢專家協助,甚至夜半與孩子討論研究,都樂此不疲,終於我把離島金門孩子帶往全國科展舞台,甚至勇闖中國大陸全國科技創新大賽,多次榮獲佳績,還記得比完賽,學生告訴我,「老師我看到隔壁的小孩年紀比我小,面對評審不畏懼,面對來看展的民眾是外國人,竟然可以全程講英文,看來我們回去真的需要好好努力了,我們三個人一組,都比不上他獨自一人一組。」當下聽完,我很欣慰離島孩子不再是井底之蛙,以井觀天,看到外面的世界,知道自己不足,而自發性地知道自己需要更努力,回來金門之後,從此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時間管理,自動自發,英文能力突飛猛進。
環境教育,為永續金門努力
近幾年來我不斷地為永續金門努力,積極投入環境教育,並參加教育部環境教育實作競賽屢獲佳績,帶領學生走訪金門各地,實地踏勘,引導學生發現金門現今面臨的環境問題,舉凡滿坑滿谷的廢棄金門高粱酒瓶、廢棄蚵殼、金門民眾熱愛拜拜燒金紙的問題、互花米草外來種問題,不斷地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廢棄再利用「變廢為寶」,校友會、家長會及許多熱心企業都被我們為金門環境努力感動,紛紛協助,給予資源,我們曾經以廢棄高粱酒瓶製作步道磚,並實際鋪設校園,尤其還在學校大門設計校名「中正」兩字鋪設,每每蒞校嘉賓得知這是學生變廢為寶,親手製作並鋪設,總是比起大拇哥表示讚嘆!還有製作會呼吸的智慧多孔創新材料,鋪在洗手台、生態池等等,以及 DIY 文創小物義賣做公益,跨校辦理 DIY 工作坊,至車站社區廟口宣導環保,為守護金門盡一份心力。
愛的小故事二則
故事一
「老師參加鼓吹要錢嗎?要錢的,我媽說沒錢,不可以參加,不用錢的,我才參加」麗娟老師很肯定的告訴學生「不用,而且如果你努力學習,還可以去台灣比賽」,於是這位孩子馬上參加鼓吹隊,而且很認真,一年後去台灣比賽,因為她家沒錢沒機會參加其他音樂性社團,總是羨慕同學參加國樂管樂,所以非常珍惜學習音樂的機會,事後她媽媽特地來感謝麗娟老師「沒想到是真的耶!都不用錢,謝謝老師帶 00 第一次去台灣,第一次吃麥當勞,00 很開心。」現在這位孩子即將成為老師,她說她會將這份愛繼續傳承下去。
故事二
學生瘋迷樂樂棒,麗娟老師突發奇想以樂樂棒為主題,當然自願的四位好手,不乏學業低成就學生,缺乏自信,可是卻喜歡動手操作,於是麗娟老師想說何不給他機會試試看呢?後來該生導師訝異的告訴麗娟老師,這位學生回教室竟然滿口「科展經」,眼睛閃閃發亮講著,一直期待要去做科展,這是他第一次看到該生充滿濃濃的學習動機,所以導師讓他早自修、午休來找老師做科展,他自己還自願放學也要留下做科展,但到最後口說呈現卻極為困難,儘管樂樂棒打得好,實驗順暢,上台報告卻沒膽量沒信心、口齒不清、不敢站在台前、全身一直發抖,不過老師沒輕言放棄,不厭其煩,一字一字,一個動作一個動作,慢慢演示講解,用他聽得懂的語言和他溝通,甚至畫圖講解,最後克服心理重重障礙,勇奪全縣科展第三名,學生大笑:「老師我從小到大,都沒領過獎狀,第一次領獎竟是縣長的獎狀,連我媽都不相信這是真的」,麗娟老師告訴他「只要肯努力,相信自己,天助自助,你允文允武,能動能靜,是文武全才喔!」從此該生信心大增,脫胎換骨,這就是麗娟老師始終堅持的給孩子啟動翱翔翅膀的機會與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