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English

曾俊山

ImgDesc

基本資料

  • 姓名:曾俊山
  • 電話:
  • 現職:美國執業律師(印州、佛州及聯邦法院)
  • 聯絡電話:
  • 電子郵件:
 

職務簡介

學術期刊代表著作:(54 Publications in English Journals and books)
● Tzeng, OCS. (1976) Differentiation of affective and denotative meaning system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personality rating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2(6):978-88
● Tzeng, OCS. (1990). Three-Mode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with Point-of View Solutions. Multivariate Techniques.
● Tzeng, OCS. (1990) Theories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Book). Greenwood Press. Inc. (Book)
● Tzeng, OCS. (1990) Theories of Love and intimate Relations. Greenwood Press. Inc. (Book)
● Tzeng, OCS. (1990) Measurement of Love and intimate Relations. Greenwood Press. Inc. (Book)
● Tzeng, OCS & Osgood. CE. (1990) language, Meaning and Culture. (Book).Greenwood Press. Inc (Book)
● Tzeng, OCS. (1990) Fourth Dimensional Resolution of Cross Taiwan Strait Conflicts. (Book)
● Tzeng, OCS. (2012) Charles E. Osgood's continuing contributions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far beyond!
● Tzeng, OCS. Etc. (2011) Cross-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occupational affect.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54(3):195 - 211
● Tzeng, OCS. Etc. (2008). Need achievement in a cross-culture contact study.January 2008 Applied Psychology 35(2):225 - 228
● Tzeng, OCS. (2006). DIFFERENTIATION OF AFFECTIVE AND DENOTATIVESEMANTIC SUBSPACE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85(1):476- 500
● Tzeng, OCS. Etc. (2006). 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 Myth or fact? An illustration of how empirical research can mi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50(2):223 - 239
● Tzeng, OCS. Etc. (2006). The artificial dispute over 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 An answer to Jackson, Strieker, and Mire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50(2):251 - 260
● Tzeng, OCS. Etc. (2002). Psychosemantics of 「One-China」 Conception: Fourth- Dimensional Resolution of Taiwan–Mainland Political Deadlock.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11(4):325-353
● Tzeng, OCS. Etc. (1999).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cultural relationships related to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and social progr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3(3):411-445
● Tzeng, OCS. Etc. (1999). Inconsistencies Across Three Contextual Meanings of Reliability. Quality & Quantity 33(2):117-133
● Tzeng, OCS. Etc. (1999). Demographic Correlates and Judicial Determinations of Child Sexual Abuse Offenses.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8(2):55-77
● Tzeng, OCS. Etc. (1991). Common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Genetic Social and General Psychology Monographs 117(1):49-76
● Tzeng, OCS. Etc. (1992). Social distress and theorizations of child victimization 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 1(1):37-66
● Tzeng, OCS. Etc. (1984). Item Validity of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48(3):255-6
  我自 1958(民國 47)年從臺北師範普通科畢業迄今已逾 60 年,應母校北教大邀請撰文回顧,除感謝學術基礎栽培外,更多的是感恩北師灌注人生中無休止的自信、自強、勇往追夢的毅力與人生哲學。今借此機會回顧點滴,或許對某些後輩學弟妹有所感悟、期待發揮青勝於藍的潛力和光芒。基於此使命感,以下記趣些封塵已久的陳年往事。

臺美間從學就業與生活憶趣

  我出生在農村鄉下,排行父母九名子女的中位,家中稍有土地出租、但只夠白米成飯,其餘全靠自家菜園、小池塘、飼養豬雞鴨鵝、除了年節、平日少有肉類上桌、三餐粗茶淡飯清菜湯。大二姊出嫁後,我成為媽媽的好幫手-種菜採瓜、打水入缸、曬蘿蔔乾、醬常年菜和年節殺雞鴨拜神等。這些養成後來吃苦耐勞、節儉持家的身手。
  八歲入小學,雖年年班上第一名且一直當班長,但都因怕嚴父而「為他讀書」所得;及至初中叛逆期,玩心發放、迷上籃排球,學業成績中上,年年當班長卻經常率領同學搗蛋!因怕英文,考入臺北師範,從此人生徹底正向翻轉。
  北師班上同學都出自臺灣北部一般貧窮家庭,性情溫和、吃過苦耐過勞的磨練,大家同病相憐,心中總積有壓抑,班號取為「怒吼」;也成為我個人終身力爭上游的動力。從此,父母及親友總是翻轉勸我「不要那麼用功」!
  北師校園三年的學科教育與人格薰陶,總括可說是五育俱全、身心俱健的培訓與陶冶,我們常圍繞在「教育愛」溫馨樂園氣氛中、成為千萬青年成長的天之驕子!畢業別離前三年來的導師張弓贈言:要珍惜母校恩情,別「樹倒猢猻散」。豈止未散,我們迄今仍共懷著智慧、主動、信心、定力和仁愛之心,勇敢追夢,不曾止步!我之後在臺、在美,經歷諸多校園和同儕的洗禮,如今卻都模糊成淡然,唯獨北師情誼念茲在茲、歷歷在目、彌久清新。北師,謝謝您!
  北師畢業當年考上普考、次年 20 歲高考及格,打破考試院的年齡紀錄,都因北師恩師的鼓勵和指引。回到老家楊梅鄉下三年當實習老師,因高考及格薪俸連升11 級(臺幣每月 760 元全數補貼家用),從升學班到放牛班當級任,可憐學生前者非滿分則挨打的肉痛,後者想升學卻無能的心悶,區區小我,愛莫能助,奈何!自私的說,三年實習期間獲得三件寶:碰到女同事黃瑜滿老師成為其後出國打拼的終身良伴,高檢律師及格,和保送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組)。
  在臺灣師範大學轉入教育系後三年,學業上得高分輕而易舉(高考科目的複習而已),當班長延續北師三年,在教育系亦如此,畢業第一名分發到臺北大直中學當最優班級任導師並教代數幾何。新進同事們都心非所屬,不是準備考研,就是留美。我隨波逐流、冒然選擇後者。中學留不住新血,學生蒙怨受不了更替,熟令致之?
  出國前在馬祖西島服役空軍防炮連,終日波濤洶湧、海市蜃樓、壕洞內外間憧憬癡夢外,啃書背英文,何日早別離!(幸運的是,中途被調回國防部在總統府六樓上班到退伍)
  臘冬一月、飛抵明尼蘇達州機埸,天寒地凍,由「駐家經驗組織」安排住進美國人家庭。學到用時方恨少、英語之菜,領略無遺,最苦惱的是吃不飽、餓肚子(美國人早餐一杯咖啡,中午一片土司麵包,晚上才有牛排正餐,我入鄉隨俗,那能滿足三餐二碗飯的「好習慣」)。二週後到威斯康辛大學(Stout 分校)報到入學。揭開五十多年來永未休止的讀書、教書、研究、演講、著作和上法庭言詞辯論的序幕。
  初入美國研究所、英文菜、雖然在大學部分租日用英文版教科書,但新的教科書似天書,每日求助於遠東梁實秋所編英漢字典,每頁註下滿江紅。來美時有免學費獎學金,其餘只借來美金 750 元,僅夠繳交二個學期的住宿和伙食費。也就是,退無後援可循(臺灣家窮)、只得抱著「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北師精神,苦讀、苦撐、輪迴在教室、圖書館、和宿舍間、寸步未離(沒錢什麼都不買,記得,感恩節宿舍停伙、為了早餐到地下室售水機買一瓶值一毛錢的桔子水,猶豫半天,走了三趟,才忍痛買下;迄今那仍是最好的飲料。)
  皇天不負苦心人,在研究所主任的期中讀書報告,得個 A+,並記有「超過教授最高的期待」評語、還感謝我的努力。不久,另一位教授主動聘我為研究助理,從此有收入雖微薄倒也不愁吃住問題、成為留美社會學科學生少數未曾打過工中的幸運者。
  半年後,黃瑜滿來美相聚,為了省錢、我們立即到法院由法官證婚,婚紗和戒指是借來的,老美同學載我倆到湖邊拍了婚紗照,當晚五位老中同學在地下室為我們舉辦婚宴,僅此而已。夫妻緣起、善緣、惡緣、無緣不結、何奇善哉!
  在威大三個學期及一個暑期班,先後完成科學碩士及學校心理學專家文憑及威州執照。但仍以升學為重,申請博士研究所,得六個名校獎學金,東從哥倫比亞、中至芝加哥大學、西到加州大學,選擇了伊利諾大學(香檳城)心理系,從師於心理學界的二位世界頂級大師(跨文化語言心理學及計量心理學)並為研究助理。在此專案,每年只收二名及門子弟,我何其幸運。半年後內人完成威大學士學位(補營養師學分)到伊大攻讀博士(生化營養)。我倆衣食無憂(二人的獎學金節儉使用尚有餘存)。週日巡回在四點空間(租房、教室、實驗室及圖書館)生活;週末二天除在家睡覺及早點、其餘帶著午餐晚餐在圖書館埋頭苦讀。香檳城方里之內三年如一,不知天高地廣,未問人間煙火!
  伊大校園對臺灣留學生是臥虎藏龍的聖地。同時間,李安(大導演)只是大學部的補學分生,法學院的三學生其後在兩岸政治舞台扮演重要角色—呂秀蓮是台獨民進黨先進及國家副總統,趙守博是連戰競選總統時的國代黨秘書長,陳恆次是傾共入職聯合國的先驅者。在釣魚台學運期間,美國中西部分大學組織聯盟成立執行小組,五缺一社會科(尤其是心理學)人才,邀我加入;但以學業及研究工作壓力而婉拒。其實自出國至伊大前三年,我完全與中文書報隔絕。直到尼克森訪中,臺美斷交、李登輝發表準兩國論引起臺海風暴後、才感愧對臺灣家園的久違忘卻,並重新開懷思理圖報。(具體行動見後)
  在伊大心理系當研究助理期間,涉及國際 20 多個地區(從美、英、法、德、挪威、瑞典、丹麥、土耳其、阿富汗、伊朗到香港、日本及馬來西亞等)的語言心理學研究。就每個地區的六百多個語詞測量其情意(affect),同時作縱向的境內文化系統研究、及橫向性的跨文化比較研究。此研究涉及龐大的原始資料,需以複雜的數據分析模式及電腦硬體的建制與軟體的設計與執行。此外,分析原始資料的設計、結果的解讀和運用又需堅實的國際比較文化及計量心理學基礎。也就是需要建立人文、語言、計量及電腦科學同步植樁的平臺上,發揮縱橫研究的功效。身處此境,我的雙主修—計量心理(並包括電腦技術)及國際比較語言心理學—算是適逢其所、發揮所能、展現潛才的良辰美景。故戰戰兢兢,如同當年在北師禮堂後屋簷下的孤軍奮戰。二年九個月,我順利學成(同組同學平均五至六年才得學位)。此前此後,全世界各大學及社會團體人士,就其本國文化或與他國比較的問題或徵詢求助,都由指導教授直接要我回應。指導教授(Prof. Osgood)退休後,整個研究計劃及資料由我「繼承」延續。(算是接棒世界權威!)
  我的博士論文也帶來好運:題目是三維度之計量因素分析語言之情感及認知意義及跨文化比較。實務上,以人格特質語詞作跨美國、日本、英國、及芬蘭四國分析比對。半年的日夜顛倒努力完成建立新方法、分析出上千種數據指數及 250 多頁的博士論文,突破心理學界幾十年就區分「語言之情感及認知意義」的難題。不妨誠實招來,因是 Prof. Osgood 的門徒加上博士論文,伊大及多所大學都希望我去當教授。結果,等到內人取得伊大農學院生化營養學博士學位後,我們基於她的職業規劃及子女教育考量,選擇印州首府定居發展,迄今近半個世紀。
  在印地安那及普度大學心理學系任教前四年內,三級跳高升為正教授(在唯有著作否則淘汰,publish or perish 的考駿下,羨眨系內七八位終身老副教授)。其後恰逢臺灣李登輝總統的準兩國論,激起臺海風暴,戰事煙火瀰漫,我仍不為心動。直到參加維也納世界防止核戰層峰會,與蘇聯的太空副署長、中共駐華沙胡大使、美國聖母會大學校長(美國前三位總統的世界和平親善大使)等共商如何和平共存後,耶魯大學代表(化解土耳其及希臘二國間戰爭危機的和平設計者),問我是否嘗試過研究化解臺灣與大陸的政治與軍事危機?此問成了敲起我十多年不看中文書報、不關心臺灣生死存亡的暮鼓晨鐘。
  決心已定,其後兩年我花所有學術研究時間在兩岸關係問題上。以政治超然、學術忠誠、文獻罄讀、審理全面、策略永恆的原則與目標下,讀遍臺灣文史書報、中共黨國文宣、美國各界專著與評論(艾森豪所劃定臺海中線、一中概念模糊抽象、兩岸可備戰而不能戰的雙向阻嚇政策、沿用迄今者,最為研究化解兩案僵局的核心癥結所在)。
  研究結果,兩岸三地定位在:大陸如猛虎、臺灣似狡兔、美國為大象、各居三度空間之主軸、空旋轉環、永不相交、維持現狀。因之,謀略出「第四度空間模式架構、徹底化解臺海僵局」,以中英文成書發表、先後呈送給臺灣馬英九、蔡英文總統、大陸胡錦濤主席、美國克林頓、布希及歐巴馬總統。他們(除大陸外)都以總統府為名回郵收受、但被束之高閣、後繼無文。雖然如此,臺灣每四年總統大選仍逃不了在三度空間之狡兔主軸上作無助的吵嚷。
  期待的是:三邊政府在保守持重、維護現狀之餘,展開「梟雄韜略」式領導,在堅實民意支持中,攜手合作邁向「境內平穩、兩岸平等、美交平台、國際平行」的大和解、大尊嚴和大勝利。
  那麼「第四度空間模式架構」到底是什麼?答案是:臺中美脫胎換骨、丟棄三度空間枷鎖、改成四度空間之同類和平鳥。臺灣在「兩岸平等」前提下建立「臺灣力量工程」。目標有二:1. 兩岸確實達成相互間的「表裡尊從、認知尊重、行動尊守、和結果尊榮」的共贏局面。同時符合「不獨、不統、不武」和「是獨、是統、是武」,實質上「維持現狀」的局面;2. 兩岸遵守「二岸共識」中,臺灣與大陸的主權分治、政治平等、國際平行的人民需要。依此前提,兩岸達成政治協商、簽定和平,相互提攜,促成臺灣力量的全面國際參與。〈似乎習近平幾年來的正式文告再再隱含此種「共贏局面」〉。策略上:1. 兩岸達成政治協商、簽定和平條約—實踐內容架構層次為:「一中、二華、三邊肯定、四度空間、五段諧和」成果標竿;那怕須要千百年,終究兩岸和平、造福子孫。2. 近期策略為:臺灣在大陸各大都市,強化「臺灣經貿與臺商服務辦事處」(從屬於兩岸海基會),承辦各地協商、代言、簽證或法務救濟事宜。3. 其他依目前各項協商,繼續推演。
  為檢驗「第四度空間模式架構」的認知、認可和共信度,個人建立來自美國、臺灣及大陸的十五名碩博士及教授研究小組,就三地完成問卷調查報告。可喜的是臺灣不管藍綠背景、在美不分民進黨、共產黨和國民黨傾向華人,及大陸受訪者(北京師大孟教授負責)、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贊成並希望及早實現。(上述問卷調查子題及數據分析報告均於中英文書及英文學術期刊專文中詳細報告)。時光荏苒、現仍等待一代梟雄的出現!區區書生如我,北師搖籃到底培育出一個世界觀的熱心大愛者。
  除了上列心理學和國際跨文化研究外,我還向法學領域及土地財產的購置與守護稍有心得。在北師期間好辯,深受林肯外傳裡鄉佬苦讀法律的影響,一直憧憬有天在法庭上雄辯的夢想。40 年後終於在美國法院實現。走來崎嶇彎路,在臺小學當老師時律師高檢及格、卻半途而廢、而上大學留美讀博當心理學教授,直到在印州主持分析全州 23 萬虐待兒童的報案記錄及領隊對全州中小學、幼稚園及教會代表訓練防預工作坊過程中,深覺對美國法制有待全面加強。於是毅然準備考試、申請入學、幸運通過,三年白天在右棟大樓(理學院)講台上課、夜晚在左棟樓(法學院)當「老學生」,須要謙卑再謙卑學習。畢業後三天(二十九門法律)的州考,通過後終於在美國法庭實現久違的律師夢。從此教授與律師兼備、在現實生活中也幫了不少的中外友人。〈在民國 109 年至 111 年間,隔海千里外為臺灣親人走過地方、高等及最高法院三級審的艱辛路程,取得終結勝訴!〉
  講到土地財產的購置,算是奇緣催生。當年在乘機飛到維也納會議時,在紐約轉機,內人隨手買了一本「Real Estate No Money Down」(置房地產不須存款)。在來回飛越大西洋中,徹底複讀,想到子女還小,將來學費高昂、兩人的收入無法負荷,何不開始試走置房地產不須存款之路、現在買、到時一年賣一個當學費。會畢回美後,即著手執行,以現居屋抵押貸款開始,十年內買了現仍擁有的四房十二舍:「四房」跨二州四個縣,私有佔地 150 畝的山湖夏房,55 畝出租耕地和農莊秋舍,一畝濱湖出墨西哥灣的避寒冬居,並保留在印市內初置的老家春院。十二舍都是二室一廳供出租的獨棟平房。幾十年來,子女二人先後完成耶魯及哈佛學士及哥倫比亞法學院學位,全自費,我們未賣任何房地產,目前二位當年師範生在美仍週遊在春夏秋冬四房,每每享受天雲萬象、與山水運氣的幻景!同時也帶給動手修護家園的磨練,成為半出家的保潔員,木工、土工和下水道修理工。冬季在佛州湖邊割草的享受,之前何曾夢及?
  總括道來,當年臺北師範帶給鄉村小伙的最大禮物是「艱難困苦有時盡,堅忍不拔是長春」(Tough time never last, tough people do) 的樂觀、毅力、進取與自信。人皆有此潛力和機會,只是需知懷恩圖報後,幸福即至!今忝列為北教大的第27 屆傑出校友,謹此為文,以誌憶趣之樂與讀者分享。

曾俊山撰寫於 佛州, 2022-12-28 #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