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English

劉家增

ImgDesc

基本資料

  • 姓名:劉家增
  • 電話:
  • 現職:中華臺北運動總會副主席/臺北市體育總會榮譽會長
  • 聯絡電話:
  • 電子郵件:
 

職務簡介

 

感恩此生
 
我出生於桃園楊梅最南端的一個叫富岡的客家小農村中,家庭是一個 30 幾人的大家庭,務農為生。像我這樣的大家庭在小學同學中比比皆是,早年的農村還是以人力、獸力勞動為主,永遠忙不完的農事,盛夏力作,窮冬暴露,周而復始。物質條件差,好像經常餓肚子,鞋子是上初中才有,一到冬天腳常凍裂傷。辛苦的農村大家庭生活養成我早睡早起,辛勤耐煩,木訥寡言,多做少說的習性,對我的日後學習和社會服務影響很大,舉例來說,還有什麼工作比夏日炎炎或春寒料峭爬在田裡除草更辛苦,碰到農忙,清晨天沒亮前就要起來放牛準備給大人使用,月亮掛在天空才能回家,時常感覺睡眠不足!大家庭中大人說話,小孩不能插嘴,吃飯分三梯次,小孩不能上桌,現在回憶起兒時農村生活還滿有趣的!
我從新竹高工二年級才開始參加田徑訓練是太晚了些,我卻因深愛運動而奇緣此生,畢業後考進臺北體專,如魚得水。寒暑假打工賺的錢足夠我整年的學費和生活費,我還是小工頭,經常帶著七八個同學到處打工,各式各樣的打工生活,豐富了我的人生經歷。二年體專生涯很快過去,我很慶幸考上桃園縣國中教師徵試,分發復興鄉介壽國中,從老家騎摩托車去要 2 小時,到了學校只有一位工友值班,其他老師、組長、主任和校長全都漫山遍野去拜訪學生家長,準備開學要讓孩子們來上學,要傍晚才能回來,我的報到也就算了。幸好我同時僥倖錄取臺北市的國中教師甄試,就這樣我還是留在臺北市任教了。體專兩年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緣定三生的同班同學范雪琴,對我後來的公務生涯和家庭生活的支持及幫助很大。
任教兩年總覺得所學不足,想去大學念夜間部,把大學學歷完成。在一個星期六中午過後拿著學校發的進修同意書,到一位長輩家裡拜訪,他很高興親切的與我聊天,我說下午要到附近文化大學城區部去報考夜間部,他想了一下對我說:「我覺得你是個能定下心念點書的人,何不把念夜間部四年的時間好好下功夫準備高考,高考及格相當大學畢業,又可以為國家社會和人民做更多事,一舉兩得。」還要我報考普通行政的人員行政組,出路最廣。就這樣,「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前後花了四年功夫,總算在 74 年通過高考。
我第一個公務生涯在臺北市稅捐處,是一個一千多人編制的大機關,我負責公文管考及處務會議,對我的文書處理能力助益甚大。一年後因母校體專蔡特龍校長兼場長對我說:「你是學體育的,在稅捐單位幹什麼?回來幫忙吧!」就這樣我到體育場去當總務主任,上任第一件事是收回臺北羽球館改建技擊館,當時預算也編好了,公文疊的比人高,就是動不了。後來我簽請市長召開一個黨政協調會,在許水德市長的圓融智慧主持和吳文達理事長的配合下總算圓滿收回、拆除、興建今天的臺北體育館。78 年台灣區運在臺北市吳伯雄市長請王貞治跑聖火,張雨生和小虎隊開唱,亮麗風光完成後我又調到臺北市教育局擔任學校體育股長,開始著手建立臺北市優秀運動人才培育系統,約聘的專任運動教練達 100 名。並輔導國小、國中、高中成立三級訓練一貫制體育班,使臺北市在全國中學運動會連續多年獲得總冠軍,我也歷練了專員、秘書、督學等職。因非主管職,責任較輕有空閒,我又到國北師開始為期四年的暑期進修,北師進修期間的課程內容相當充實,氣氛雖然輕鬆,但壓力滿大的,師長對我們這些言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教育人的要求一點也不放鬆,對我的影響也很大,舉例來說,廖幼芽老師 70 歲還親自示範動作,上他的課要多準備兩件上衣換,汗如雨下,連操兩節課,真的滿累;徐仁廣老師 200 公尺 4 式游泳課,不行的同學下課後繼續練。洪盛朗老師說我在公家機關要多幫助市民,不要刁難,場地器材放久了也會壞,寧願用壞,不要放壞。吳萬福老師上課深入淺出,旁徵博引,常運用日本的例子來說明,兩眼炯炯有神,沒一個同學敢瞌睡,他也會把茶文化介紹給大家,我現在喜歡喝茶就是從他那學來的。其他年輕教授們都把最新的運動醫科學、傷害防護、螺旋理論、木桶理論、冠軍模型、系統理論、運動產業的一些新觀念介紹給我們,對我後來規劃台北市三級運動場館設施,發展運動產業,重新建立優秀運動人才培育系統助益很大,感恩不盡,無法一一表達,只有在工作上多盡心盡力。
民國87 年 4 月郭生玉局長找我,要我去接臺北市立體育場專任場長,就這樣又開始新一階段挑戰性十足的公務生涯。首先是當年我手上發包的臺北體育館於83 年完工,配合區運啟用後,使用 4 年竟沒有驗收,審計處派 2 位審計員來場連續查核了一個月,幾百件公文繞著會議桌排了一圈,我去拜託廠商重新整修粉刷,完成驗收,爭議部分簽請市府同意送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仲裁結案。
民國87 年底馬英九市長上任後,歐晉德副市長要我陪他看舊棒球場,因 79 年中華體育館燒毀後,臺北市長期缺乏大型場館做競技表演用,且市長也想興建簡易型運動中心打造健康城市。因天母棒球場即將完工,棒球比賽可以遷至天母,原址拆除改建小巨蛋(15000 席多功能體育館)。我利用簡報機會把德國「黃金計畫」和日本「日常生活圈和廣域生活圈公共運動設施標準」,及英美兩國作法向長官完整介紹,還買了十幾本日本大巨蛋的專書,圖文並茂,堅定長官的信念。市長非常認同,就這樣確定臺北市三級場館設施系統方向,開始領頭打造臺灣運動產業平台。市府各單位全力協助,我負責寫計畫,編預算、跑議會審查。工務局新工處莊武雄處長負責代辦工程,陳裕璋秘書長和財政局李述德局長負責找錢,教育局李錫津、吳清基局長協助體育場升格體育處進行體育組織再造,最後場館完成,我再接回辦理委託民營,河濱球場則採公辦公營加勞務採購或委託民間認養方式營運,很多事都是臺灣第一次,過程很辛苦,例如:用地取得、損鄰事件、環保團體抗爭、天母增加座位席(配合世界盃)及職棒開打、民宅徵收、開闢道路、海巡署官兵宿舍代遷代建及各種突發事件…等,種種狀況不一而足,前後歷時 10 年至郝龍斌市長任上才全部完成。我們北師人才輩出,有位大學長陳光雄,是建管處長,我碰上的工程疑難雜症去找他,一定一次解決,他後來去營建署當署長。還有一位廖進安學長,我任職體育處長時,他是體建科長,臺北市的優秀運動人才培訓系統已散架,專任教練剩 30 位,士氣低迷,成績是全中運第五,我也拜託他上大簽,吳清基局長和郝龍斌市長大力支持,正式編制 132 位專任教練及 235 個體育班,採總量管制及分年進用方式。體育處則透過在學校設立基站方式「體教合一」,將資源補助到學校,經過六年努力,又回到全中運總冠軍,再過 4 年回到全運會冠軍,廖進安科長後來到新北市任體育處長。在這同時,臺北市又推出了一套新作法鼓勵體育團體,共同發展運動觀光產業。不但免費提供場館,也和協會、中央各分攤三分之一經費,爭取國際性賽會在臺北市舉辦,讓臺灣走出去,世界走進來,一切改變就從運動開始。
「運動生活化」是體育人的共同目標,尤其當前少子化和高齡化社會,全民健保及高齡長照給付無限制成長,積極對策就是終生運動習慣的養成,以提高年長者的生活自主能力,像德國或芬蘭就是很好的例子。運動生活化,讓運動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量力而為,循序漸進,持之以恆,自然而然養成習慣。
古人說:「人貴適志」,回首 40 年服務生涯,可說「得其所願,無成有終」,一路走來,要感恩的人太多,只能說「奇緣此生,感恩此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