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English

楊益風

ImgDesc

基本資料

  • 姓名:楊益風
  • 電話:
  • 現職:三玉國小教師/台灣教育人員產業總工會理事長
  • 聯絡電話:
  • 電子郵件:
 

職務簡介

獲獎及評審:
* 榮獲全國產業總工會優秀工會幹部獎、全國SUPPER教師獎,並歷任POWER教師獎、特殊優良教師(師鐸獎)等評審委員
* 多次獲各類教案、教材、行動研究等獎項
* 行政院兒童青少年優良廣播電視節目、國際兒童青少年影展、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教案甄選及各類教案競賽等 評審委員
 
經常應邀擔任國內外各類講座或研究發表:
* 國家教育研究院常任講座
*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常任講座
* 公務員訓練中心講座
* 赴海南、廈門、邯鄲、濰坊、北京、香港、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擔任國學講座
* E.I.國際教育組織「校長遴選制度」 (芬蘭,2005),及「亞洲地區教育情勢」報告人(比利時,2007)
* 全美社會科學年會分論壇報告人(芝加哥,1995)
* 全日本教師教學研究大會(福岡,2002)及中日教育研究會(東京,2008) 講座
* 應邀擔任亞洲社會論壇常任代表&報告人(首爾,2010)
 
專案研究及著作:
* 臺北市教育論壇課程組、勞工局聽人師資培育課程規劃 召集人
* 臺北市政府各研究專案研究員、主持人(教學導師、教師分級、教師生涯進階…)
* 教育部各研究專案研究員、協同主持人、主持人(多元入學、教學評鑑、創造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小班精神教學…)
* 國中小教科書 作者暨創意總監
* 各機構出版課程教材主筆(臺北市政府教師資源手札、中研院藥藥欲試、教育部教評會手冊&媒體識讀、行政院新聞局兒童電影教學、資策會教師手冊、精英公關集團營養與健康、華碩基金會小故事大道理、富邦文教基金會生命教育&理財教案、漢光基金會漢字在生活、YAHOO網路安全、微軟X-box室內體育課教師手冊、感恩社福基金會傳善、明台產險校園安全…等著作)並擔任巡迴講座
* 公共電視各專案教材主筆(寒暑假遊戲本、法律單元劇、青少年性平、媒體識讀…)
* 各級學校、政府、專業組織、基金會、民間團體講座(法律、性平、國際教育、各領域課程與教學、理財、媒體識讀、諮商輔導…)
* 國語日報「校園法律」、「親師溝通」專欄作者,暨「青少年次文化」親子講座
 
奮鬥歷程:
進入母校其實是一個偶然奇妙的緣分,卻沒想到在老師們殷殷的指導下,受用並成就了我大半教育生涯,因此時時感念,不敢或忘。
猶記當時來考母校的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本來只是一個不成熟的舉動,因那時純粹只是聽說第一屆的教碩班極難考(記得是一千多人應考,錄取25人),而當時正從事教師自覺運動的我,因正草創全國教師會,且遇到教育界保守勢力的極大阻力,許多幹部都被抹黑成不學無術的形象,因此為改變外界的看法,便將此視為一個證明自己實力的挑戰,而在上榜後雖果然令許多人刮目相看,但早已取得研究所學歷的我,卻也沒打算就讀,於是直到報到截止前,我都還在市北師召開編寫教科書的會議。沒想到中場休息時,剛好遇到後來任國教署長的吳清山校長,因得知我考上就順便來恭喜我,卻發現我沒打算報到,因此就連罵帶勸了我一番。我為了不辜負他的好意,只好趕在了最後一刻報到。不意這一個隨興的舉動,卻讓我跟母校結下了不解之緣,也著實在後來讓我在專業上功力大增,受用無窮。
母校的課程所,其實當年是在歐用生校長跟很多具遠見的教授努力下,於臺灣首開政策之先的研究所。因當時也正逢我帶著一群老師推動國中小課程改革進入第二階段,而教育部亦配合先進國家的潮流,同步發展九年一貫課綱。惟此前臺灣原本是國定課程取向,教師毋需研發課程,自亦無學習課程發展專業之必要。但教師若不具課程專業,則自然永遠只是一具教學機器,何來專業自主可能?因此偶然卻何其有幸的我,便在母校一群有理念、又兼具批判思考習慣的教授們的薰陶下,學養漸備。自此畢業前後期間,皆不忘師誨致力所學持續研發課程,故常獲邀出版各類教材、教科圖書,工作之餘亦常應邀至國內外擔任各領域教學、課程研發、學生輔導、教育政策、議題…等講座,更常年獲聘擔任國家教育研究院和北市教研中心各級學校校長、主任等相關儲訓講座,各類講座迄今已有近千場次,培育相關人才無數。
除個人專業發展外,因我當初自國外返臺後即推動教師法立法,之後更逐步創立我國各級教師會及教師工會,長年參與教育政策規劃及法制化,協助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制定推動相關政策,並擔任各類相關職務。因此母校的涵養其實也提昇了我對組織工作擘劃的識見,獲跨黨派認同。除續擔任臺北市政顧問迄今近卅年,且三度協助市長進行教育史上惟三之教育局長遴選。更成為社運史上能同時獲主流及基層肯定的極少數社運領袖。此外為提高臺灣暨教師組織國際能見度,參與國際事務,母校予我的栽培,使我更有能力能積極應邀出席WTO、OECD、EI…等各國際組織重要會議,推動友我相關重要決議,繼而不斷強化臺灣教師組織發展基礎,間接成功提升教師權益及專業地位。
當然,母校影響我們最深遠的,其實尚非專業能力,而是服務社會的熱忱。老師們的身教,使我在致力自己的工作之餘,也不忘致力臺灣勞工運動,並利用自身諮商輔導、法律等專長,常年協助如更生保護會、張老師基金會或擔任法院勞動調解委員及各大專院校申訴評議委員,從事助人服務,也維護師生和弱勢勞工權益,提昇教師關懷社會之公益形象,我也還因此榮獲全國優良工會幹部榮譽,改變了一般勞工心中:教師乃國家機器的刻板印象。另這些年來,我因媒體變遷快速愈加影響學子身心發展,於是於是更加關心相關議題,小自關切兒少影視、新聞內容,甚至電子遊戲分級,大到發起媒體改造聯盟,努力參與評議各媒體,甚至直接受聘擔任廣播電台製作人、主持人,及電視兒少節目顧問,還協助製播青少年法律單元劇,以暨能成功改善兒少媒體環境。總之,謹期能不枉母校之培育,我等當在教育界繼續努力深耕。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