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雙亮
基本資料
- 姓名:許雙亮
- 電話:
- 現職:真理大學音樂應用學副教授兼任系主任
- 聯絡電話:
- 電子郵件:
職務簡介
.1985 年考取法國政府獎學金,進入巴黎師範音樂院,1987 年取得長號演奏家文憑,是臺灣第一位得到國外學位的長號演奏家。返國復擔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長
號首席。
.1987 年起任教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私立輔仁大學音樂系及研究所。
.1988 年創組「臺北銅管五重奏」,多年來演出了數百場,足跡遍及全國各縣市。
.1994 年為宜蘭縣政府規劃「管樂發展十年計畫」,促成宜蘭縣學校管樂蓬勃發展。
.2002 年創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管樂團,並擔任指揮,十餘年來指揮過上百場音樂會,致力推廣管樂。
.2003 年起擔任臺北愛樂電 FM99.7「管,它是什麼聲音」管樂節目主持人,推廣管樂音樂。
.2003 年起擔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育藝深遠」兒童音樂會主持人超過百場,為音樂教育扎根。
.2004-2009 年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奏組主任,期間曾規劃許多優質的節目,並執行北市交赴「上海世博會」、「北京大劇院開幕演出」、「臺北北京雙城藝術
節」和「歐洲三國巡演」。
.2006 年起多次指揮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管樂團、風之香頌管樂團、臺北市信義區管樂團在新加坡、澳門、韓國及大陸多個城市演出,深獲好評。
.2008 年主持之「育藝深遠」DVD 榮獲臺北市政府「優良出版品獎」。
.2010 年出版《管樂合奏的歷史》、《近代管樂團的形成與發展》及《管樂界巡禮》三本管樂專書,是國內該領域之首見。
.2011 年起擔任「臺灣音樂藝術文化展望基金」會董事,並致力推展偏鄉音樂教育。
.2004 年起指導臺北市博愛國小管樂團及私立東山高中管弦樂團,多次獲全國音樂比賽特優及全國第一名之佳績。
.2014 年獲邀,率領「臺北銅管五重奏」,在中華民國 103 年國慶大會上表演,是第一徊受邀的演奏團體。
母校音樂系林慶俊教授來電,說要推薦我角逐「傑出校友」,我直覺的推辭, 一是因為何德何能在有 120 年歷史的母校,和眾多真正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校友一 起評比;二是因為雖然從事音樂工作 30 年,也在母校音樂系任教 20 年,卻不是母 校「音樂科」畢業的,由音樂系推薦實在受之有愧。
年過半百,時常回顧我的人生,最應該感謝北師,在讀師專的那五年給我的環 境,才能讓一個來自農村、從未正式拜師學音樂的鄉下孩子,有機會學習音樂並且 以音樂為職業。
屢屢有人問起:「讀師專對你最大的影響是什麼」?往往答以:「就是師專的那種『生活方式』」。讀過師專的人聚在一起最津津樂道的,不外乎「早晚點 名」、「唱軍歌」、還有摺成豆腐狀的棉被。對一個剛從國中畢業的青少年來說, 正是形塑人格與生活習慣的重要時期,學生一律住校而且對生活教育的嚴格要求的 「準軍事化」的管理,晚上十點宿舍就熄燈,對今日的學子而言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是就是這種嚴格又人性化的管理,養成了師專生特有的心理素質,簡而言之,就 是「自律、勤奮、吃苦耐勞、積極進取」,對於日後投身教育或從事其他的志業, 都有很大的影響。
雖然我只在退伍後實際擔任過一個月的小學老師,就轉往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任 職,但是在音樂演奏的工作之外,仍然離不開教學,源於報考師專時就嚮往、立志 當老師的使命感,也許用不到多少深奧的教育理論,然而師範教育教導我們「有 教無類、誨人不倦、以人為本」的信念,成為一生奉行的指導原則,30 年來在音 樂教育的工作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不敢一日或忘。而「好的音樂家來自好的紀 律」,在帶領樂團的過程中,也特別重視紀律、品格和團隊精神,唯有如此,才有 可能造就優秀的音樂家和樂團。雖然在母校不是就讀音樂科,但是相較於一般的音 樂科系,諸多教育方面的學習、養成和實習,使我在音樂上的教學更為豐富。
另一點讓我覺得終生受用的是「國語文能力」,五年的師專生活一週要上八到 十節的國文課,為我們厚植國語文的實力,不但更能言之有物、有好的表達能力, 也更有利於學習新知,而十幾歲時不論主動或是被動養成的閱讀習慣,至今仍然是 生活中重要的部分,感謝我的導師兼國文老師謝朝清教授的教導,給我這重要的資 產。
作為一所培育小學師資的學校,就學習的環境而言,北師其實是自由的,除了 課堂上的學習,還有社團提供不少養分,雖然由於學生少,由今觀之,稱不上形形 色色,或如今日大學社團之五花八門,但是社團提供我們的不只是學習一樣感興 趣的事物或專長,更重要的是在社團裡的分工、擔任幹部,讓我們學習行政、經營 和管理。對於不是音樂科的我而言,「管樂社」是我最好的基地,在音樂上可以學 習、嘗試、摸索,而經由擔任副社長、社長及指揮的資歷,累積帶領樂團的經驗, 謝謝當時先後擔任課外活動組組長的陳學謙教授和郭明郎教授的支持和鼓勵,我才有可能走上音樂這條路。
在資源方面,由於學校有音樂科,琴房也不吝於和普師科的學生分享,可以自 由地利用,對照今日要收費的大學音樂系琴房,更感到慶幸。圖書館的音樂類藏書 自然也不會少,讓我得以於在校期間借閱過所有的音樂書籍,讓非音樂科班的我增 加了不少音樂知識,這應該也算是不少的收穫吧!
師專到了四年級開始的分組課程,我一直覺得是一項了不起的設計,它的用意 是在小學「包班制」的原則上,增強老師的某項專長,因此有語文、史地、自然、 體育等組。由於曾經得過繪畫比賽獎,也在一到三年級時受到周瑛教授不少的鼓 勵,因此選擇了美勞組,那是一段快樂的時光,北師美勞組的老師也是一時之選: 水彩及素描的周瑛教授、油畫林哲誠教授、國畫吳長鵬教授都是專業又熱心的好老 師,雖然我辜負了他們的期待,沒有在畢業之後攻讀原本心中的夢想—師大美術 系,但是老師們教我在造形藝術上的學識和藝術的欣賞,也有助於音樂上的理解和 詮釋。
同在今年獲頒傑出校友獎的教育部主任秘書王俊權學長,在代表致詞時說: 「北師的三大資產是建築、師資和學風」,百年的紅樓雖已不在,蘊育我的北師校 園依然熟悉;要感謝母校數十位認真、敬業的老師的教導,才能成就今日的我;而 北師純樸、友善又有一股推著人向前的力量,能在此優良的環境中成長學習,實在 是一生之幸,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