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English

霍 剛

ImgDesc

基本資料

  • 姓名:霍 剛
  • 電話:
  • 現職:畫家
  • 聯絡電話:
  • 電子郵件:
 

職務簡介

1932 年生於南京市,本名霍學剛,字柔存。1948 年隨國民政府來台,1950年進入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就讀,其學弟有陳道明、李元佳、蕭勤、蕭明賢等人。
1950 年經由歐陽文苑的引介,李仲生學畫,並與吳昊、夏陽等結識。1954 年北師畢業後分發至景美小學服務,1955 年底與李仲生安東街畫室的成員不顧李仲生的
反對發起成立「東方畫會」,畫會命名採用霍剛的建議,力倡推動現代藝術創作的精神。1956 年曾入選全國書畫展與全省美展,後並奉派擔任省政府教育廳輔導
員,對於台灣戰後兒童美術教育啟蒙的推動貢獻頗多。1964 年赴義大利米蘭定居迄今。曾為國立現代美術館收藏,並且多次獲獎,如義大利 Gubbio 市 1965 年及
1966 年二屆盟際藝術發展獎。Novara 市 1966 年國際繪畫金牌獎、Monza 市 1967 年國家繪畫首獎、1969 年Lecco市的Giuseppe Mori首獎等,創作經歷豐富,舉辦個展、聯展數十次,1994 年於台灣省立美術館(今國立台灣美術館)辦理回顧展,作品為國內外美術機構典藏。
霍剛由李仲生引導從超寫實主義著手,確立日後致力於幾何抽象的探索,且因家學淵源的關係,書法對霍剛創作的風格也有極深刻的影響,他將中國文字由
形、音、義中抽離,還原最初基本的造型,成為創作靈感的元素。秦松曾說霍剛創作之始帶有神祕性、無意識的即興但沉鬱的色彩,移居義大利後受到硬邊藝術
與空間派的影響,亦受當時波洛克,克來因,克利對東方文字藝術的挪用的衝擊,作品轉為明快、簡潔。80 年代以降的創作並取材於中國商周之鐘鼎尊彝等禮器及
漢代磚瓦圖騰等,以物理性的思維來解構圖像,並充滿東方虛、實空間的對應,而且輕、重交迭合鳴的韻律感,及玄想幽思的特質。
展覽
2014「r 東方視覺」、夢 12 美學空間,台北,台灣「米蘭.呼吸.台北」,葡眾科技人文發展基金會,台北,台灣
2013「霍剛原創手稿展」,LOVE SPACE 藝緊空間,「台北,台灣無意之間:霍剛作品展」,時空藝術會場,台北,台灣
2012「霍剛八十.素描展」,大象藝術空間館,台中,台灣「藝拓荒原→東方八大響馬」,大象藝術空間館,台中,台灣
2011「藝載乾坤—霍剛校園巡迴展」清華大學,新竹,靜宜大學,台中,成功大學,台南,台灣
2010 台中大象藝術空間館個展
1994 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個展(今國立台灣美術館)
1990/1993 台北誠品畫廊個展
1988 義大利米蘭藝術中心畫廊個展
1987 義大利費拉拉鑽石宮現代藝廊個展
1986 義大利佛羅倫斯 達瓦奈涅.瓦爾地貝沙市政府個展
1985 瑞士格蘭斯布雷赫波爾畫廊個展
1985 義大利米蘭「不是書店」個展
1985 台北環亞藝術中心個展
1984 義大利米蘭藝術中心畫廊個展
1982 義大利米蘭藝術中心畫廊個展
1979 義大利威尼斯邁斯得雷普魯沙爾特畫廊個展
1979 義大利馬且拉達美術博物館個展
1978 義大利米蘭藝術中心畫廊個展
1977 瑞士索洛吞庫茲畫廊個展
1977 義大利非那列.利古雷愛各畫廊個展
1976 義大利貝爾加莫付馬加里畫廊個展
1976 義大利米蘭藝術中心畫廊個展
1975 義大利利米尼解邁里畫廊個展
1974 義大利阿奈桑得里亞市政府個展
1974 義大利安多羅美達畫廊波隆那個展
1974 義大利馬爾空第四畫廊羅馬個展
1973 義大利特拉達得獅子畫廊個展
1973 義大利菲那爾碧亞拜奈待地尼神父隱修院個展
1973 義大利米蘭中義協會個展
1973 義大利米蘭藝術中心畫廊個展
1972 義大利科摩覺維奧畫廊個展
1972 義大利大朗多 AeA 畫廊個展
1972 義大利松德里奧馬斯佩斯與羅美佳里工作室個展
1970 荷蘭海牙奧萊茲畫廊個展
1970 瑞士格蘭斯布雷赫波爾畫廊個展
1970 瑞士洛桑安特拉赫得畫廊個展
1970 瑞士巴塞爾布蘭巴哈畫廊個展
1969 義大利米蘭藝術中心畫廊個展
1968 瑞士洛桑安特拉赫得畫廊個展
1968 西德波宏威廉.法拉藉克畫廊個展
1967 義大利波茲畫廊諾瓦那個展
1967 義大利藝術中心畫廊米蘭個展
1966 義大利邁爾洛畫廊維吉瓦諾個展
1966 義大利切諾比奧化畫廊米蘭個展
1966 義大利拉.可爾尼且畫廊克萊莫那個展
1966 義大利波隆那桑貝托洛尼奧畫廊個展
1966 義大利松德里奧馬斯佩斯與羅美佳里工作室個展
1965 義大利米蘭藝術中心畫廊個展
1965 奧地利維也納道畫廊個展
1965 義大利加拉那德阿爾奈達畫廊個展
1960 義大利羅倫斯路邁洛畫廊個展

我的學習過程及師範教育對我的影響
民國三十八年八月二日,我隨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乘「金剛輪」來到台灣,暫 住在台北市「大橋國民學校」,入秋後寄居在今天的師大附中讀夜間部,只上了一 個學期的課,不久聽說省立台北師範學校有藝術科,而且可以住宿,所以就選讀了本校的藝術科。
在學校裡接觸的都是新老師和新同學感到非常高興!尤其是可以學習自己喜歡 的功課—美術。所以精神煥發,心情愉快。
除了自己的學科以外,有時也與別的科系的同學交流,切磋,談談做人做事的 道理等。
下課以後,我們還可聽到音樂科的同學練琴、練聲及體育科的同學們做體操或 練舞等,大家都生氣勃勃!此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活動,如辦壁報,演話劇及開音樂 會等,大家都忙個不停。由於我們是男女合校,所以有軍事管理,吃飯在一起,住 宿分開,而且早晚都要點名。過的是一種有規律的生活!
平時各人都按照自己的興趣學習,但偶爾也有一些交誼的活動,如旅行及遠足 等。週末也可以外出,但有時間的限定,所以大家都能安心的學習。這是我最幸福 的一段生活!那時有許多課外活動,我都會參加,如研討藝術,辦壁報及排練話劇 等。
每年的寒暑假,有家的同學都回到自己父母的身邊過一段家庭團聚的生活,其 樂融融,而我身為一流浪的學子,無家可歸,就在校中做自已的事,畫素描,或到 圖書館去找資料,去校外聽演講看畫展等。
暑假期間則參加考生服務的工作,包括寫標簽,刻鋼版油印,貼海報及購買飲 料茶水等,有時還可以賺一些零用錢。
每逢校慶,校內都有大型的活動,如運動會、音樂會、成績展覽、書法比賽與 各種表演及請名人演講等,可說得益匪淺!
由於住校,得與老師和同學們相處,所以學習了尊敬、禮讓、謙虛與做人的道 理及相互關心,協助。
後來有了成績,也得到師長的提攜及推舉,使我畢業之後仍能得到校方的重視 與政府的注意,甄選我參加了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演示研究班研習,並先後 被選調參加國民學校巡迴輔導團,擔任全省之兒童美術教育的輔導工作,收集相關 資料及編撰教學指引與掛圖,出版了兒童美術教育疑難問題解答及美術與生活等書。 一度也曾被邀參加國際兒童繪畫比賽的評審工作。此時且與幾位美術同好籌組「東方畫會」創辦了我國最具代表性的現代繪畫團體始創者有八人,當時被報章譽為「八 大響馬」,除每年在國內舉辦畫展外,亦不時在國外展出。
一九六三年我應義大利僑友之聘約,前往做美術設計工作,次年三月即乘船前 往歐洲,後到米蘭定腳。隨即租下畫室,埋頭作畫,並經常在各地舉行畫展及參加 有關活動,亦多次獲獎。後來與米蘭藝術中心畫廊簽約,在歐洲各地展覽多次作品 常為彼邦人士收藏。
凡此種種都是母校對我的孕育與栽培。這次被選為傑出校友,深感榮幸。今後 當更加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精益求精,方不負母校與師長的厚愛。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