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English

巫有鎰

ImgDesc

基本資料

  • 姓名:巫有鎰
  • 電話:
  • 現職:時任臺東縣臺東市東海國民小學校長
  • 聯絡電話:
  • 電子郵件:
 

職務簡介

一、行政服務:
1. 2013 推展資訊教育,領導學校團隊參加教學創新運用團隊競賽將代表臺東縣參加全國賽。
2. 2013 推展音樂教育,東海國小兒童樂隊榮獲全國音樂比賽南區優等。
3. 2012~2013 辦理全縣田徑對抗賽、科展、國語文競賽,圓滿成功,頗獲好 評。
4. 2012 時任東海國小校長,推動學校正式掛牌為微軟「雲端未來學校」。
5. 2012 興隆國小學生參加臺東縣國語文競賽鄉賽囊括五項第一名及縣賽字音字形第四名。
6. 2011 領導興隆國小榮獲全國環保有功學校甲等。
7. 2010 推動興隆國小閱讀教育榮獲臺東縣閱讀磐石獎初選優等。
8. 2009 建設興隆國小榮獲中華民國「學校建築之光獎」。
9. 2006、2008 榮獲教育部「永續校園計畫」補助,建設興隆國小成為水資源中心學校。
10. 2007~2012 推動興隆國小參加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連續五年,發展為多年期學校。
11. 2005~2012 時任興隆國小校長,獲教育部「創造力教育計畫」補助 3 年,發展成為全國 LEGO 電腦機器人中心學校。創設踢踏舞團榮獲全國踢踏舞比賽 2007 年第二名、2012 年優等。
12. 2001~2009 歷任錦屏國小、興隆國小校長均獲臺東縣校務評鑑特優。 13. 1997~2001 擔任東海國小總務主任,執行新設校工程。
二、教學表現:
l. 曾任臺東縣國教輔導團補救教學小組召集人、社會科輔導員、研究員。
2. 1993 指導臺東師院附小學生榮獲臺東縣科展高小組第一名。
3. 1989~1991 指導臺北縣後埔國小排球隊榮獲省都盃第一名、中華盃第四名。 4. 曾任臺東師院附小及臺北縣後埔國小自然科學勵進會、幼童軍指導教師。
三、學術表現:
l. 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於TSSCI期刊7篇(詳見科學教育期刊文獻資料庫查詢http://w1.dorise. info/JCSE/
2. 指導碩士論文 1 篇,擔任學位、研討會論文審查委員 10 餘篇,碩博士論文專家效度、德懷術數篇。
3. 擔任 TSSCI 期刊論文審查委員數篇。
4. 2001 教育學術論文榮獲臺灣省學產基金研究成果獎助特優。 四、專業服務:
l. 現任臺東縣教師甄選委員會委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環境教育、防災教 育推動委員。
2. 曾任臺東縣創造力教育、環境教育─水資源教育中心學校校長。
3. 臺東縣教育長期資料庫之建置(2002~2005)協同執行人、屏東縣教育長期
資料庫諮詢委員。

       我國中畢業時,同時考上臺中一中、臺北工專與臺北師專,因家境關係選擇了師專。當時曾不甘心的在棉被裡哭了一天,沒想到迎接我的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五年求學時光。北師畢業後,服務教職至今已越三十個年頭。回首來時路,充滿感恩,沒有感慨,甚至慶幸當時自己別無選擇的選擇了臺北師專。

       師專的同學中,大多出自貧寒家庭。同學們一起讀書、一起吃飯、一起運動,一起做大小事,培養出一群親似兄弟的終身好友。師長的關懷照顧與諄諄教導,對即將成年的我們,猶如人生的標竿、希望的燈塔。尤其本班導師王天生老師,恩威並濟的嚴格訓練英文,培養我們優勢的英文能力,讓我們在畢業後職場工作與在職進修中,擁有比別人更多的機會而無往不利。王老師當時為了「嗷嗷待哺」的窮學生們奉獻每個月的教職薪資,為我們補充營養、培養感情,本班同學至今難忘。當時的住校生活以及軍訓管理,讓我們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陶冶良好的品德修養,加上均衡的課程設計與多元的社團活動,對於培養良好的休閒與鍛鍊強健的體魄都奠立厚實的基礎,也為日後的人生加值不少。

       1983年,師專畢業後,隨即入伍服預官役近兩年,退伍後至板橋後埔國小擔任教師,同時利用夜間至師大教育系進修,並於1989年圓了學士夢。在規模浩大的後埔國小服務的六年期間,我秉持著「從做中學」與「多做多學」的信念,從不推辭工作,為自己累積不少工作經驗,也與同事建立互信互愛的深厚情誼。在教師工作上,我認真教學,樂意為學生付出,特別關心家庭弱勢或行為偏差的學生,因而獲得家長與同事的肯定,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憶。學生們畢業後仍然感念當時我為他們做的事,讓我感到安心且甜蜜。1991年,我因為家庭因素商調至臺東縣,從此展開為偏鄉孩子服務的教育路。起初,我在市區的東師附小服務,1993年我考取國小主任,調任至偏鄉國小。在那裡,我看到更多弱勢的學生需要關懷與幫助,這讓我源源不斷的燃起教育熱情,更能體認教育工作的價值與生命存在的意義。1994年,我以在職進修的身分,進入臺東師院教育研究所就讀,開始接受嚴謹的學術訓練。所內教授對於第一屆的研究生寄予高度的期望與嚴格的要求,加上指導教授黃毅志先生的傾囊相授,1997年我用心完成了碩士論文,經改寫後刊登於臺灣師大「教育研究集刊」,榮獲臺灣省學產基金研究成果獎助特優,該篇論文至今仍被廣泛引用。由於指導教授的不斷鼓勵讓我興起繼續深造與投入學術工作的念頭;但此時,我為了離家近以便照顧幼子,加上對教育的使命感,自願調任至臺東市區的東海國小擔任創校總務主任的工作,從無到有的完成新設校工程,過程之艱辛真如母校早期校園中的名言佳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這段過程也讓我學到寶貴的總務專業知能。儘管工作繁重,我仍於2000年考取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班進修,歷經五年南迴線的來回奔波與密集的課程學習,完成了博士學位。後來雖然沒有轉軌到學術之路,但這些年來,陸續發表了數篇TSSCI學術期刊論文,也參與了一些學術工作,如協助建立教育長期資料庫、審查若干TSSCI學術論文,並指導研究生,深深體會了學術的樂趣與辛苦,也多少應用自己的專業知能來改善教育現場的問題。即使有些教育學術的專業知識,無法直接應用於實務工作中,但對於視野的高度、思考的深度與系統化,都有莫大的幫助。尤其,擔任校長十餘年來,我相信「用心得新」,以高遠的視野、寬容的氣度和用心的思考,常能帶領學校團隊同心協力、不斷超越、再創佳績。學術的訓練,不僅帶給我專業的工作能力,也塑造我全新的人生觀。

       除了抱持不斷學習的心,我也很努力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力求無愧我心。三十年來,我歷經教師、主任、校長等職務,深深覺得:「一個人的成就,不是來自於其職位取得,而是來自於在職務中的貢獻。」正如師專時修讀《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中孔子所言:「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一路走來,我不曾為了升遷與否而耿耿於懷,更不曾為了私利而斤斤計較,總是盡力成就學校師生。因為我深信:教育是助人的工作,老師是學生的貴人。教育就是成人之美,學生的成就即是老師的成就。教育工作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很有福報的志業。身為教育人員,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每天看到天真活潑的學生,心中充滿了快樂,也充滿了使命感。猶記得母校大禮堂舞臺兩側曾刻有兩行字,寫著「鐵肩擔教育,笑臉帶兒童」,這兩句話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也成為我奉行不悖的圭臬。我常自我勉勵:「做好份內的事是品德,願意額外付出是功德」。回首來時路,感謝母校教育之恩,讓一個出身貧困的農家子弟能有機會從事教育、回饋社會。儘管師資培育制度已改變,母校也轉型多元發展,但教育永遠是國家社會,甚至全人類所賴以永續生存發展的基石。且我  相信母校「良師興國」的傳統校訓仍然是教育工作者自我惕勵的準繩。未來學弟妹們不盡然以教育為職涯,但希望我的人生上半場經驗能給學弟妹們些許參考。對我來說,教育生涯路,不僅無怨無悔,更樂在其中。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