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English

廖美玲

ImgDesc

基本資料

  • 姓名:廖美玲
  • 電話:
  • 現職:客家委員會綜合規劃處副處長
  • 聯絡電話:
  • 電子郵件:
 

職務簡介

本系畢業生廖美玲小姐於本校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就學至畢業期間,致力推動客家文化維護與發展,整合學術、產業、官方資源,連結客家文化、創意並結合地方文史工作者、產業領袖並將在地特色故事化、文化化,充分展現客家特色且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協助全國各個客家區域及當地業者所研發的商品,透過品牌創新及行銷課程,讓更多民眾了解符合現代潮流的客家文化。在推動全國著名的客家桐花祭活動中,多次結合本校學生及教師資源舉辦主題研討會及系列活動,使本系在校學生能夠透過實際大型文創活動操作汲取經驗,大大提升學生在學術研究與實務操作之關聯性,堪為畢業系友之表率。
2012.01~迄今 客家委員會綜合規劃處副處長(101.01.01 組織改制)導執行政策規劃業務:
‧推動客家族群政策之規劃及客家政策法制化—客家基本法之推動
‧推動客家知識體系發展計畫:補助大學校院機構推展客家學術發展計畫、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及優良博碩士論文計畫
‧建構客家意見交流平台,籌開全國客家會議、客家事務首長會議
‧辦理客家貢獻獎
督導執行管制考核及資訊業務:
‧推動客家人口、客語能力及各項基礎研究調查計畫
‧推動客家知識體系深耕計畫
‧辦理各項施政計畫管制考核及績效評估
‧辦理政府資訊化業務督導執行海外客家事務:
‧推展海外客家文化交流活動,參加海外客家會議,派團海外巡演,舉辦客家美食料、歌謠及客語之海外各項研習課程
‧籌開全球性客家會議:海外社團負責人諮詢會議
‧推動青年築夢計畫
2010.02~2012.01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企劃處副處長督導執行政策規劃業務:
‧推動客家族群政策之規劃及客家政策法制化—客家基本法之推動
‧推動客家知識體系發展計畫:補助大學校院機構推展客家學術發展計畫、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及優良博碩士論文計畫
‧建構客家意見交流平台,籌開全國客家會議、客家事務首長會議
‧辦理客家貢獻獎
‧辦理各項施政計畫管制考核及績效評估
負責督導執行文化資產業務:
‧推動客家文化資源普查及深入主題調查
‧建置數位臺灣客家庄
‧規劃出版客家主題叢書:品客家 2、好客食府(首部客家漫畫)、品藏客家(6 冊套書)、悅讀客庄(6 冊套書)
負責督導執行社會經濟業務
辦理客家文化加值產業補助計畫
‧推展客家特色產業行銷輔導計畫:客家特色商品展售會;設置實體通路門市;臺灣客家特色商品網路商城暨行銷推廣」計畫,發行好客卡;第一屆全國客家福菜節;臺灣客家魅力嘉年華
‧辦理客家美食推廣計畫:2010 客家筵席料理比賽、2011 臺灣客家湯圓節
‧辦理客家特色產業人力優質計畫:客庄產業學院及交工方案
2007.01~2010.02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文教處專門委員
督導執行文藝發展業務
‧客家節慶:客庄十二大節慶、客家桐花祭、a-ha 客家藝術節、六堆嘉年華、客家路跑、義民祭典等
‧表演藝術:首齣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六堆交響音樂會、新編客家大戲
展演「乙未丹心—吳湯興」、籌劃首齣客家兒童音樂劇—嗨!阿弟牯視覺藝術:台灣客家世紀印象展—系列 2 及 3、台灣客籍美術家聯展
督導執行客家語言教育業務
‧客語能力認證
‧客語薪傳師計畫
‧客語家庭表揚
‧哈客網路學院數位學習課程
‧客語生活學校
‧客語無障礙環境
2009年9月赴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參加行政院「全球化及管理效能研習營」

投入公職 17 年,基層到中央,從第一線面對民眾的基層戶籍員做起,到中階主 管到簡任文官,把每一職務每一次的任務都當做是在練基本功,因為職務上推動文 化節慶、表演藝術及文化產業相關工作,自許成為與時俱進專業的文化行政人,2008 年利用公餘時間,選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創所 EMBA 班在職進修,開展文創視 野,因緣際會獲得母校傑出校友這份殊榮,更期許自己未來公務職涯,為國家社會 創造更高的價值。
出生於濁水溪南岸西螺郊外的農莊,在最接近泥土的鄉下長大,城鄉資源差異, 學校教育是知識、觀念及品格啟發的關鍵基礎,也份外地珍惜及把握每一次機會, 努力地學習,像一塊海綿吸取新知。感謝父母全力支持及鼓勵子女一路完成小學、 國中、高中及大學教育的這份堅持之外,還要感念一路走來,許多師長的恩澤,許 多同儕的激勵,尤其國中班導師的一席話,讓我立下志願「長大後要從事一個可以 做大事、為很多人服務的工作」。
大學時期所學為公共行政,1990 年代美國政府的新政府運動,掀起政府改造的 新浪潮,「以民為主」成為公共服務的主流價值,汲取新公共管理的觀念,期待學 以致用,畢業後隨即通過高等考試,1996 年抱持「為民服務」的使命感投入公職, 第一份職務是擔任臺北縣三峽鎮戶政事務所(現改制為新北市三峽區戶政事務所) 戶籍員,猶記得一次午間,一位不識字的老婆婆在輪值櫃檯前左顧右盼手足無措, 在後線的我見狀,心想不該讓年長如自己祖母的她久候,出於第一線為民眾服務的 本職,主動上前詢問並完成她所要申請的謄本,之後老婆婆走到門口還頻頻回頭道 謝的景象,成為初任公職自我要求的原動力,更相信多一分主動的熱情、多一點溫 暖的同理,可以讓工作變得不一樣。
走過為民服務的第一線,1997 年調職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服務,當時文化局及客 家事務委員會皆尚未成立,負責文化資產保存、藝文節慶及客家業務。搶救城市文 化資產是一項與時間賽跑的任務,約近一年時間,走覽會勘臺北市二百多處建築, 臺北市公告登錄的古蹟由 29 處增加至 89 處;主辦北投溫泉博物館修護計畫,身為業務承辦科員,扮演市府跨門業務協調連繫窗口、頃聽社區民意的橋樑、整合古蹟 修護工程、博物館策展與管理的平台,看著傾圮的浴場以博物館之姿重生,有著不 可言喻的感動。
為了創造臺北的元宵城市風情,讓市民感染傳統民俗節慶歡樂,策辦臺北燈節, 結合傳統民俗節慶、表演藝術、燈飾造景裝置藝術,在未編列專項預算狀況下,還 要挑戰募款的壓力,1999 年設計萬人提燈遊行集結凱達格大道創下金氏世界紀錄, 當仁愛路燦爛燈海亮起、人潮車潮湧入燈海隧道時,籌辦活動承受的各種壓力瞬間 歸零、昇華為成就感。
在臺北政府民政局擔任科員期間,同時承辦客家業務,多項業務是公部門推動 客家政策的濫觴,捐助設立第一個客家法人—財團法人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辦理臺北市客家文化節系列活動,1998 年客家街路文化節首開大型戶外客家活動之 風,舉辦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提出客家語言平等十大建言,讓隱形客家慢慢被看 見。
機會可遇不可求,機會往往留給有準備的人,緣於推動臺北市客家事務的經驗, 讓自己有機會於 2002 年,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2 年改制為客家委員會)成立 半年後加入中央政府推動客家事務的行列,多元文化的發展是世界潮流,以客家豐 富臺灣多元文化為目標,推動客家文化生活環境計畫、文化資源普查、表演藝術創 新、文化節慶活動、特色產業,乃至客家知識體系發展及海外事務等各項工作。
選擇投入客家事務,對客家文化的認同是最基本的,在客委會服務的人,時有 人問及「要不要具客籍身分或需不需要會講客語」,俗云:「做一行要像一行,做 什麼就要像什麼」,工作除了領薪水之外,還要讓自己存在的價值發揮出來,而「專 注」、「熱忱」與「學習」是不二法則,原本自己是客語消失的一代,也因此獲得 最佳學習客語機會,並且通過初級及中級客語能力認證考試。
十年後回想,工作何其忙碌又何其有幸,能夠參與這個新機關從無到有,制度 創建的歷程,共同創寫客家政策發展的歷史,逐步具體化中央政府客家政策雛形, 參與各項施政計畫、中長程計畫撰擬,行政規則的訂定,包含擬定台灣南北客家文 化園區設置計畫,於 2004 年 2 月獲行政院核定通過,苗栗及屏東客家文化園區兩座 國家級園區,並完成「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組織暫行規程」之訂定;2010 年《客家基本法》公布施行,在法制基礎落實推動各項客家政策,公布 69 個「客家文 化重點發展區」,建立語言、文化及產業發展的基礎,研擬方案訂定「天穿日」為 「全國客家日」,凝聚全球客家族群的共識。
促進公共利益乃從事公共事務的核心價值所在,推動客家文化設施興(修)建 計畫轉型為客家文化生活環境計畫,協助地方活化及保存客家伙房、菸樓、廟埕、 市集、水圳等聚落生活空間,融入生態博物館的概念,採取軟體並行策略,同時輔 以推動客庄文化資源普查,培養在地文史人才,挖掘客庄在地故事,讓祖先的生活 記憶,轉化成繽紛燦爛的地方文化資產。
文化是門好生意,成功節慶可以成為文創平台,北臺灣四五月間桐花盛綻的時 節,以「中央籌劃、企業加盟、地方執行、社區營造」合作模式,創造的客家新節 慶,形塑桐花成為「客家」符號象徵,桐花祭成為平台,整合賞桐旅遊、藝文展演、 桐花商品,經由桐花意象聯結,帶動客家產業發展,創造客庄經濟產值。2009 年推 動「客庄十二大節慶」,並以「月來月樂活」主題入選 2010 年行政院重大興利政 策。
秉持「創新」、「創意」及「創造」三創精神,推動客家表演藝術創新發展, 繼 2005 年 12 月客家交響音樂會首次登上國家音樂廳演出之後,改編自莎士比亞經 典名劇「馴悍記」的《福春嫁女》,是我國史上第一齣大型歌舞劇,2007 年 10 月 在國家戲劇院登場,融合現代與傳統,用新的形式演繹臺灣傳統客,讓客家的過去 與現代對話,同時把客家表演藝術推向票房演出;一次在文創所藝術管理課程,聽 到朱宗慶老師以這齣戲當作公部門的案例分享,對當時在台下聽課的我,這是一份 肯定。
語言是一個族群的文化載體,沒有了語言,就沒有文化,建構客語學習鏈,是 任職文教處專委員期間的新挑戰,辦理客語能力認證、客語生活學校、數位學習、 客語無障礙環境營造等工作之外,新推客語家庭、客語薪傳師及績優客語獎勵機制, 把學習環境、學習教材、語言能力評量、鼓勵學習的誘因環環相扣串聯起來,臺灣 的客家話,成為除了紐西蘭毛利語、英國威爾斯語之外,全世界第三種成功復甦的 弱勢語言。
微型、手感是地方產業的普遍特質之一,也是賣點所在,客家特色產業亦如是。
2010 至 2011 年參與客家特色產業相關計畫,客家文化符碼賦予的特殊質感,透過 生產製程改良、包裝設計提升、品牌故事行銷手法,創造並提升客家商品的附加價 值,2010 年參加法國巴黎國際家飾用品展(2010 Maison & Objet),以「Hakka TAIWAN」品牌,設置「臺灣客家特色商品專區」,讓客家產業朝國際化邁進一步。
從事文化工作,深刻體會唯有文化累積,才能匯聚感動人心的能量,客家研究 為基礎工程,以「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的想望,建構客家知識體系,促進客家研 究更國際化、研究成果更豐碩、知識人口更廣博,期以形成「客家學」。2012 年組 改之後,以「世界布局、文化外交」大的世界觀,接辦海外客家文化交流計畫,獎 助青年築夢計畫,鼓勵臺灣青年人才放眼世界,懷夢踏實;舉辦全球性客家會議, 連結全球客家,遴派客家優質藝文團隊赴海外訪演,輸出客家文化,展現臺灣客家 的軟實力。
認真看待每一項工作,是堅毅不變的工作信念,持續自我提升、終身學習、專 業進修,讓自己盈滿活水,跟上時代的腳步,維持與時俱進的「專業」,豐厚自由 翱翔職場的力量。此次能獲得傑出校友的殊榮,感謝母校的嘉勉,也感謝文創系林 主任詠能的推薦,過去接受文創所有系統的文創思維啟發,累積精進文化行政、藝 術管理及文化經濟專業知識,淬煉研究方法與論述能力,加持了職場上推動文化工 作的專業能量、視野與執行力,在未來努力擴散文創所賦予的這份專業力量,促進 多元社會的幸福感。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