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English

蔡文杰

ImgDesc

基本資料

  • 姓名:蔡文杰
  • 電話:
  • 現職:新北市新莊區昌隆國民小學 校長
  • 聯絡電話:
  • 電子郵件:
 

職務簡介

一、榮獲 76 年臺北縣模範青年,並接受中華民國各界全國青年楷模表揚。
二、曾獲全國教師徵文第二名,全國教育研究專題論文,創意策略及研究報告優等。
三、認真推動課程革新,兩度榮獲教育部「標竿一百—九年一貫課程推手」學校團隊。
四、推展「一人一技藝,一班一社團」活動,成績優異或教育部頒獎表揚。
五、連續多年擔任臺北縣、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及全國各項教育評鑑委員。
六、發表專文論述,提升專業素養,擔任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人,分享學校辦學理念。
七、參與教育公共事務,樂於傳承奉獻杏壇,配合協助推動各項工作,推展全縣教務業務。
八、榮獲 99 年臺北縣師鐸獎,及第一屆全國師鐸獎,接受縣長、部長及總統頒獎表揚。



耕耘.履痕.在教育的淨土
蔡文杰
有一首歌,歌詞裡都是歡樂的笑語;
有一個寶盒,寶盒裡都是創意生活的點滴;
有一則故事,故事裡的主角都是成長蛻變的孩子;
引領孩子創造有歌、有寶盒、有故事的童年,
醞釀他們昂揚天際的躍動生命。
壹、教育這條路—
人生有許多選擇,每個選擇都是一個轉彎,每個轉彎都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豐盈、 圓滿,而教育這條路,是我無怨無悔的選擇。
從南投純樸的鄉間,到花蓮山水的勝地,我從一個懵懂未知的少年,蛻變成一 個自信昂揚的青少年;來到北部,面對單純稚氣的孩子,我知道,這一條路,是愛 的挑擔,一路走下去,我必須不斷激勵自己:陪著一屆又一屆的孩子,經歷一個又 一個不一樣的童年。我也告訴自己:要好好陪他們玩一場幸福的遊戲,即便只是扮 演孩子生命中的短暫過客,也要點亮他們的心燈,也要在他們的心靈撒下黃金種子。
擔任教職的第一站—埔墘國小,是一個都會型的大學校,在戰戰兢兢中,我 與低年級學生有了第一類接觸,這是耐性與毅力的考驗,也是實務與學理相互印證 的時機,班級的級務工作讓自己奠定班級經營與親師溝通的基礎;爾後,更在興趣 的驅使下,指導學生參加全國科展比賽,接著擔任體育組長,策劃多元的社團活動, 舉辦校慶運動會,甚至帶著排球、手球隊東征西討,在教學相長下,我感恩出現在 我身上的機會,也激勵自己:從同事間學習,從教學裡磨練,並不斷的經由學生表 現做教學上的回饋與修正,林林總總的責任和考驗,都成為日後走向行政的推動力。
「也許,我可以做更多事;也許,我可以實現更多教育理想」的意念,隨著教學履痕,經常迴繞在我心中,因此,在師大教育系進修之後,我毅然決然嘗試參加 主任甄選,幸運的能如願錄取。儲訓結業後,先後服務於瑞芳國小、民安國小、昌 平國小,從訓導到教務,從教務到總務,歷練幾年後,我又得以繼續走向校長之路。 「有心,美夢便能成真。」深知校長為全校之舵,必須洞燭機先,掌握社會變遷, 熟稔教育脈動,才能以身作則、運籌帷幄,開創有品牌的新新校園,才能創造家長 放心、孩子安心、老師歡欣的校園。因此,在百忙中,進修閱讀,積極進入國立臺 北師範學院研究所、博士班進修,期待自己在春風化雨下,開拓更寬廣的視野,掌 穩教育的方向盤,讓每個孩子充滿自信,更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喜愛自己、成 就自己。
回顧來時路,從第一線的級任老師到主任,從主任到校長,教育這條路一路走 來,已悠悠過了二十七年,我知道—這是一趟堅定的、神聖的、永遠無悔的生命 旅程。
貳、與北教大的情緣
民國八十八年有幸得以進入母校研究所就讀,映入眼簾的是似曾相識的紅樓建 築,就像所有的師專校舍,是那樣的令人可親。雖然同學來自全省各地,但我們卻 有共同的理想,在國民教育研究所老師的精闢課堂講解中,我們看到教育的未來願 景;在同學們亦師亦友的對談中,我們凝聚了相知相惜的使命感,在多次教育行政 實務探討與報告裡,我們有了新思維,感謝老師們引領我們進入教育研究的殿堂, 給我們無盡的啟迪,更感謝老師提供一個暢所欲言的平臺,讓我們得以在交流中, 沉澱、澄清、去執再重新定位事務的真正價值。研究所的專業學習,讓我在擔任校 長的工作上更為得心應手。
也許是水到渠成,也許是一顆自我惕勵的心,在教授鼓勵、家人支持與自我肯 定的意念下,於民國九十一年進入母校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就讀,並順利 在九十六年完成學業。回首這段博士班的學習歲月,雖然有辛苦,雖然有壓力,但 這些辛苦和壓力都在師長的溫文和煦的引導與鼓勵下,醞釀成甜美而雋永的酒釀— 甘醇、芳香、而充滿感動的甜蜜。諸位師長的幽默風趣、剴切陳辭、傾囊相授、悉 心啟迪,奠定我學術研究的基礎,成為學習歷程中最深刻的印記,也開拓我更深更廣的研究視野與能力。
感恩北教大的肯定和提拔,讓我當一個自我肯定的校長,今年又得以幸運的入 選為全國師鐸獎,還受到母校的青睞,獲選為傑出校友,心裡滿滿的感恩,感恩北 教大的栽培,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在成長路上、教育路上因有師長的栽培、 提拔,以及孩子們的優秀表現、老師們的盡心付出、家長的戮力配合,才能讓我在 教育的舞臺,盡情點燃教育的熱忱,實現教育的理想。我會告訴自己:教育是一種 值得奉獻的事業,我也願意繼續努力,因為,這趟旅程,我喜歡。
參、我在菁桐的歲月
「菁」彩「桐」年,在菁桐的工作歲月中,偏遠小校從建構願景、凝聚共識、 到發展學校特色,都在團隊齊心努力下,得到來自四面八方教育界好友的參訪肯定, 也兩度榮獲教育部課程標竿一百學校的殊榮。
我知道:教育者必須是個創造者,更需要是個推動者與撼動者;教育不只是口 號響亮的政策和熱情的付出,更是潛心經營的專業和縝密周延的行動。校長的專業 必須擺脫平庸的文化,提升競爭能力,展現領導魅力,真實地扮演領導者的角色。 因此,我們善用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資源,舉辦創意運動會,結合社區人士共同參與, 凝聚地方更大的願力。鹽寮海邊的沙灘運動會,礦場的藍白對抗大賽,鐵人三項的 自我超越,都帶給學生一份自我肯定和難忘的童年。「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在學生人數不足的情況下,菁桐孩子卻能憑著一股韌性和不服輸的耐力,迎敵作戰, 終能在躲避球賽中過關斬將,揚眉吐氣,不管是縣賽、省賽,年年都能脫穎而出。
我也知道:見微知著、落葉知秋,以一顆敏於覺察的心,觀照成長中的心靈; 在傳統規範的教室管理模式中,孩子們會失去生活和學習的原動力,在嚴肅而僵化 的行政領導下,孩子們會失去童趣和創造的生命力。身為校長者,必須要有一顆敏 於覺察的心,觀照學子的心靈,展現茁壯幼苗的生命力。因此,我們帶著小朋友冬 至送湯圓、春聯大放送,溫暖長輩心,關懷社區耆老成為菁桐國小的一大盛事;冬 至寒流時刻,校長與主任老師們帶著創意春聯、端著熱騰騰的湯圓,走訪社區送給 長者們一股溫暖,讓祖孫之間多了一份親切與感謝。
七年的菁桐歲月,我深信:把學習的主權還給孩子,把教學的自主權交給教師,在教學相長裡,每位教育人員可以從孩子身上這本書,汲取許多失落的童年和褪色 的童心,也可以從孩子的臉上解讀另一分成長的喜悅,如果孩子不能用我們教他的 方式來學習,就用他學習的方式來教他,孩子生命中的蛹,必將幻化為美麗的彩蝶, 迎向更亮麗、更璀燦的藍天。
肆、我在昌隆的足跡
在「昌隆」,我們營造藝術人文、書香滿園的氛圍,積極發展一人一藝的社團 活動,關注孩子的教育需求,讓每個學童都有屬於自己的舞臺,更在綠圍籬的建設 下,美化校園,讓學校成為社區民眾活動的重要場所。
我時常提醒自己:用心傾聽、用心感受,在對話中激盪。教育的理想不只是一 種浪漫的情懷,更需要具體實踐,才能編織生命中的永恆記憶。在教改的浪潮中, 校長是革新的靈魂人物,可以透過對話串起老師的熱誠,共同尋求希望的種子,建 立同心圓,共創新新校園的生命力。因此,我們架構了教師「多元智慧論壇」的工 作平臺,運用深度匯談的技術,讓所有的老師們樂於發掘孩子的優勢智慧,我們也 參酌了集體智慧的思維,共同營造一個專業共好的知識社群。
我也充分運用親師合作,學校共營,創造新契機,因為深知學校是家長與教育 人員共同經營的場所,家長是孩子學習的重要他人,也是老師教學中的重要輔助輪, 唯有前輪與後輪並行不悖,才能航向理想的教育里程碑。因此,我們建置了完善的 家長班親會制度,共邀家長成為班級經營的教育合夥人,也形塑了鼓勵與支持的家 長會文化,每逢教師節、運動會或各項校內活動,總見熱心的家長自在的穿梭忙碌 在校園的每個角落,由於善用家長與社區資源,讓各項教育活動得以順利推展,親 師共同構築優質的學習環境。
六年的昌隆耕耘,我體會到:唯有透過新思維,採取新作為,迎接新挑戰,才 能創造新境界。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快速變遷的多元社會,學校變革所牽涉到的面 相已不再單純。但是,我深信:真情足以動人,善意足以感人,美言足以造就人, 在真善美聖的教育願景追求下,我樂於在各方的意見匯合中,找出一條更寬廣的教 育道路。
伍、回顧與期許
一趟印度行,讓我見識到印度高科技、高競爭力的教育展現,但也看到一處座 落廢墟的小學裡,低年級孩童身穿襯衫、打著領帶,坐在地板,一手拿著小黑板, 一手拿著短得不能再短的粉筆,孜孜矻矻學習英文的模樣,即使環境艱難,他們仍 相信:只有受教育才能改變自己。生長在臺灣,感恩所擁有的一切,最好的設備、 最先進的科技、最精緻多元的課程,都讓我得以深耕勤耘,完成教育夢想,豐厚生 命文采。教育這個燦爛舞臺,感謝所有的參與者。
教育因夢想而偉大,夢想因實踐而真實,回顧來時路,在一步一腳印的履痕中, 我將踏實執著的走下去,期許自己:以「多元參與、親師共治」的領導風格與智慧, 營造共榮共享的欣欣校園,以專業帶動課程、以實踐落實教育,以關懷領導讓教師 擁有專業的揮灑空間,讓學校團隊共同形塑一個「以孩子為主體」的學習樂園。
好的樂曲,可以繞樑三日不絕於耳;好的詩歌,可以低吟再三餘味無窮,感恩 母校的栽培,給我無限的教育能量,讓我在教育現場中,樂見每個孩子們的童年都 如樂曲、如詩歌,在迴盪間,也讓我體現自己生命的美好。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