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English

謝如山

ImgDesc

基本資料

  • 姓名:謝如山
  • 電話:
  • 現職: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副教授
  • 聯絡電話:
  • 電子郵件:
 

職務簡介

 

一、自民國89年9月於北縣頂溪國小進行探究式教學課程研究,至今5年,成效卓著,將再持續2年,完成6年之縱貫性研究,為國內少見之基礎課程研究。

二、於基隆市、臺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市、桃園縣市辦理數學成長工作坊協助基層教師進行專業成長。

三、於94年承辦桃園縣數學科診斷測驗,鑑別特殊需求學生,以利後續輔導。

四、自90年開始結合台藝大學生於北縣中山國小、大觀國小義務認輔數學低成就兒童,已逾400人次。

五、現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94年獲教育部評鑑優等。

六、於93年創辦中華兩岸教學研究學會,推廣探究式教學法現任第一屆理事長。


當接到台北教育大學主任秘書楊繼正教授的電話,邀請我參與母校北師的傑出校友選拔時,內心有一絲感動,感動的是楊教授的看重與支持就如同當初我在北師求學時,師長給我的鼓勵一樣,覺得很溫暖、溫馨。雖然有幸獲得師長的愛戴,但後學認為才疏學淺,少不經事,有更多可與前輩師長學習之處。如今獲此殊榮,更覺得往後應加倍努力,以更佳的表現回饋母校。
於今之成就,要歸諸於北師師長的提攜與照顧,沒有北師的歷練,就沒有今日如山的成就。於學業上的成長與經驗,首要感謝北師四年的學習。入學時適逢師院改制第二年,剛進初等教育系時,班導師黃元齡教授四年細心的引領下,教導了很多待人接物的道理,透過參與班級事務,康樂、班代等級務磨練,有了更多實務的成長。再者,於擔任初教系第三屆系學會理事長時,系主任吳明清教授與張玉成教授的教誨與指導也成長很多。同時,於管樂社四年的社團經驗中,亦培養了對音樂的嗜好與團隊互助的精神。
在學業成長上,最要感謝曾錦達教授的耐心與解惑,除了啟發後學在教育統計上的興趣,更於申請國外學校的過程中提供了 相當多的幫助;另一位要感謝的是林文律教授,當時請託修改自傳,因老師協助校長室的業務,所以自傳修了三個月還沒有給我。後來有一次林教授看到我說,「每次我把你的自傳拿出來, 覺得好像不是只要修一修就可以了,這個自傳看起來好像要重寫。」那時聽了很挫折,但還是堅持請老師幫忙。後來回國後,將自己的英文自傳重新看了一看,覺得那時候的英文程度真差,難怪老師會這樣說。在學時,還有一位翁福元老師,現在已是暨南大學的教授。在十幾年前當他是系上助教時,還在念師大博士班,常帶我去師大聽課。雖然翁老師沒有教過我,但從他的求學態度與學習英文的過程中,我下定決心要與他一起成長;後來翁老師公費留學英國,而我自行到美國求學,我們都一直保持連
繫,在學術上共同努力。出國後,在伊利諾大學求學時,很感謝北師項必蒂教授的照顧,在接機與生活事務的安排上,給予了學生很多的方便,還記得有一次要搭灰狗巴士到芝加哥,時間是凌晨3:30AM,項老師就開車載我到車站,由於天氣很冷,我就和老師待在車上,直到巴士到達為止。這些雖然早已成為陳年往事,但老師們給我的恩惠與協助,卻是點滴在心頭的,所以北師的師長們不僅給了我經師的典範,也給了我在人師的身教。
最後我要感謝的是我的家人,我的妻子、父母,他們都是北師人。父親謝志勇先生為北師 52 級的畢業校友,曾任國小教導主任、連江縣政府文教科長(現為教育局)、中正國中小校長八年,後來任教於台北市民生國中,直到退休。我從小就感受父親愛的教育想法,不准體罰的觀念,後來因為我們子女的教育,放棄了在馬祖發展的機會,請調到台灣任教。如果沒有父親的遠見,就沒有我們子女的成就。妻子王望舒博士,現為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教授,北師 81 級音樂教育系畢業,在國外求學時,予我最多的支持。
在美國五年半的學習中,是很辛苦的。從1994年1月進教育心理系碩士班,約三年半後,具備了教育心理系博士候選人的資格,當時有著還算不錯的量化研究背景,但由於英文程度的波差,又由於國語文程度的不足,在文章的修辭與學術性論文的撰寫上,完全不熟悉。這樣的情況,在1997年5月轉念課程與教學系的數學教育組時,有了明顯的問題。所幸在指導教授Dr. Arthur Baroody 的耐心與專業的指導下,博士論文的修正讓我的英文程度有所提升;他的嚴謹要求,使我做學問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看到Arthur 卓越的學術成就,對於學術研究不敢怠慢。他的做學態度已經不是用認真來形容,用苛求來描述並不為過。如於論文中的第一章就修了近三十遍,也就是有這樣的學習過程,奠定了我在學術上的根基。
Arthur 給我的訓練不是只有在學術上,還在教育的信念上。我上過他五門課,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門數學科教材教法,這一門課我上了兩次。他上課的第一句話就是「回想在小學的時候,你的老師是抹煞了還是啟發了你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在這門課中,他闡述了探究式教學(the investigative approach)的理論與實務,在十四週的授課時間內,上完了國中小九年要教的數學概念。上課與作業批改的認真,至今仍歷歷在目。在我參加畢業典禮的那一天,Arthur 說,我給你的使命就是在台灣推廣探究式教學。
回國後,由於對台灣數學教育的發展陌生,剛好有機會於1999年7月進到康軒公司工作,次年二月進到台灣藝術大學,與大觀國小郭靜方老師進行探究式教學的行動研究,同年九月又與頂溪國小王修老師合作,於2001年9月正式與頂溪國小教學團進行探究式教學實驗,2003年8月正式獲准為台北縣政府之實驗班群,該發展性課程至今已有五年。結果顯示,學童於四年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明顯於程度上高於一般使用教科書的學生,約有六年級生的成效。而這樣的縱貫性研究,希望能一直持續至國中;另於2004年4月成立了推廣探究式教學的學會,以讓更多的學梓有幸能接受新的教學方法,以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於2004年8月身兼師培中心的主任,上任以來,一直兢兢業業希望能將北師的精神帶給學生。在與台北縣國小進行合作時,都希望學校能以北師學弟妹的心情來照顧我們台藝大畢業的學子。
於今天受獎的感受是,仍記得當時在大一與他校學生舉辦活動時,心中有著「今日我以北師為榮」的想法,今天有機會感受到「明日北師以我為榮」的心情,這樣的興奮,溢於言表。相信在未來我會一直「以北師為榮」的志業來貢獻所學,為教育盡些心力。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