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光

ImgDesc

基本資料

  • 姓名:陳曉光
  • 電話:
  • 現職:
  • 聯絡電話:
  • 電子郵件:
 

職務簡介

學歷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輔導系

經歷

  1. 臺北縣三重市興穀國民小學教師、組長、主任
  2. 臺北縣林口鄉麗園國民小學主任
  3. 新北市(臺北縣)政府教育局輔導員
  4. 教育部運動人口倍增計畫地方輔導委員
  5. 91 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行政組長
  6. 92年全國運動會行政組長、行政部、服務部執行秘書
  7. 93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競賽資訊組
  8. 93-96 年中華民國手球協會副秘書長、秘書長
  9. 110 年全國運動會諮詢委員
  10. 112 年全國運動會諮詢委員
  11. 114 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諮詢委員
  12. 中華民國拔河運動協會選訓委員
  13. 中華民國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協會顧問
  14. 教育部 108 體育班課程綱要前導學校諮詢及訪視委員
  15. 教育部體育署專任運動教練績效評量及輔導訪視委員
  16. 教育部體育署體育班訪視委員
  17. 教育部體育署專案計畫審查委員
  18. 新北市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績效評量委員會委員
  19. 新北市、臺南市體育班訪視委員
  20. 新北市運動 i 臺灣輔導訪視委員

榮譽事蹟

  • 79、88、92 年臺北縣推展體育有功人員
  • 100 年教育部推動學校體育及健康業務績優人員
  • 102 年新北市推展體育有功人員
  • 102 年中華民國縣市體育會聯合總會推展社會體育有功人員
  • 102 年教育部體育署資深地方政府體育績優人員
  • 111 年中華民國縣市體育會聯合總會推展社會體育有功人員
  • 112 年教育部學校體育傳炬獎

 

奮鬥歷程及成就簡歷

憶在北師—簡單生活,趣味盎然

  在北師的那段時光,總是充滿了無限的溫暖和回憶,這些生活點滴的場景和足跡也都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出現。

  那是一個充滿活力與夢想的年代,當年的同學有來自臺、澎、金、馬,甚至泰國、緬甸僑生,多數的同學都是因為家庭經濟情況,選擇了師範體系的學校(公費生),畢業後生計無缺,師專生活就像軍校一樣,前 3 年的宿舍是大寢室(16人),團體生活類似軍事化管理,現今應該會被徹底檢討,不過背後的價值就是要求正常作息(沒手機的時代),早上 6 時響起床號後,魚貫進入洗澡間盥洗、摺豆腐(棉被)、集合點名,每天固定安排健康操、基本拳術、莒拳道(型)、土風舞,其實就是國小的體育課教材,反覆實際操作,台上帶操的都是母校體育老師(助教),師生共同參與的晨間活動,更是美好回憶的場面。

  就學期間基本的伙食全部由國家編列預算支應,當走過廚房總是聽見外省老兵伯伯們吆喝、切菜聲,有時候也會偷偷瞧見工作時的真情場景,由於都是大陸撤退來台的老兵,眷舍就在現今的明德樓,說起來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縮影,也是以校為家,與他們相處要懂得相互尊重和拿捏分寸,否則今天的餐食就會出現一些瑕疵,伙食的管理與運作都是由學生擔任(統籌由教官輔導),天哪!記得當年我曾任主委,誰曉得菜單如何開(自己都顧不了),柴(烹飪用重機油)、米(新、舊米)、油(炒菜、炸物用)、鹽、醬、醋的數量、單價(更需要到批發市場訪價),每個月要辦慶生(加菜),全校 5 個年級、近 1,200 多人,這個重責大任要落在 15-18 歲的學生身上,很不可思議吧!擔任的伙委的一個月期間如果遇到風災,那可真是欲哭無淚(經費固定,沒有風災補助),身心的疲憊和煎熬真是一個難以忘懷的人生經歷,其中能遇到的都會碰到,而這也是接觸社會經驗的開始,學習在符合相關法規下,在廠商、學校兩者間取得雙贏的關鍵,而擔任主委期間的省吃儉用、凡事必躬親、斤斤計較就是這樣被磨練出來。

學在北師—多元學習,累積能量

  進入北師後,大家都隨著時間流逝也有了自己的夢想和規劃,3 年基礎教育課程的規劃非常單純、2 年的興趣選項分組,大多數的同學浸淫在學養豐富的教育氛圍中,以在未來的講台上,用知識的光芒照亮孩子們的心靈為前進的動力。除了課業的壓力,每學年安排音樂能力檢測、合唱比賽、國語文五項競賽等學習技能比賽活動,當然也有班際運動競賽:籃、排、手球、體育表演、運動會更是看見班級精銳盡出,而我也是凌霄班級體育活動的規劃參與者,累積了初級體育行政的歷練,校內也有各種社團及運動代表隊的組職,那時的我們彷彿有用不完的精力,無論是文藝演出、體育比賽,都能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記得那次大隊接力,我們班級合力排練,每一個環節都凝聚了我們的心血和汗水,當最後一棒抵達終點,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時,那份成就感和自豪感至今仍然讓我難以忘懷。

  北師的多元社團生活中大家會相互扶持,不僅讓我們學會了團隊合作,更讓我們在彼此的鼓勵中找到了前進的動力,因為共同經歷了歡笑與淚水,見證了彼此的成長與蛻變。這些寶貴的經歷,讓我們在走出校園後,依然能夠保持那份純真的友誼和無私的幫助,成為我們人生中最堅實的後盾,也是日後同學聚會永遠聊不完的話題素材,也塑造畢業後北師人在社會各階層發光發熱的基石。

成在北師—天高任鳥飛 水深任魚游

  班導王天生老師勉勵我們的經典銘言,他常說:「師專生是最優秀的,你們來自於當屆最優秀國中畢業生,有中區聯考前十名的,也有分數可進入北聯前三名建中、師大附中、成功,只是因為你們的家庭環境無法提供給你繼續進修的資源,最佳的選擇就只有無後顧之憂的鐵飯碗—老師,你們最精華的時間就在北師,所以要肯定自我,五年後走出北師大門,無論是服務國小或另有規劃,你們都可以游刃有餘,你的優勢正是你無後顧之憂(穩定的工作),進可攻退可守,期許並鼓勵大家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標繼續前進。」

  畢業之後,大家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有的繼續深造,有的則投身於教育事業,還有的則選擇了其他行業。

  我在師專選擇的是自然組,參加的是手球隊,很難想像也很難連結畢業後的發展,我在國小服務 15 年,一路教師、組長、主任,也是充滿不同的驚奇,如:參與棒球隊管理與訓練,榮獲全國第 4 名;指導女子籃球隊獲全國第 9 名;指導田徑隊獲全縣壘球擲遠第 1 名;鉛球、60M、100M 第二名等。部分學生升學後也曾是中學運動會金牌選手以及入選亞青女籃選手(南亞),而我服務的學校只有 30 班的學生,他們每天利用課餘時間在操場上訓練,真是佩服這些學生的毅力,而這也是我在國小服務期間的美好回憶。

  在服務期間,除了規律的教書生活,因為行政職務之便,我參與地區社團的時間也變多了,而這些社會的洗禮讓我更加成熟和堅韌,學會了如何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生存與發展,及如何在挫折與失敗面前保持冷靜與堅持。經歷了無數的挑戰與考驗,但正是這些經歷,讓我更加珍惜在校期間的那段美好時光,也更加感激那些相互給予我幫助和支持的人。

偶然之旅—蛻變與收穫

  89 年底接下規劃辦理 91 年全中運、92 年全國運的綜合性賽事,借調老師形同公務人員,體育行政成了我的另一個人生旅程。職務的異動讓我有重新思索目標的開始,從推動單一學校教育的面相,轉變為擬定全縣(市)體育政策的行政規劃者,需要以均衡全面為考量去擬定,更要採取符合當時教育環境現況的方法,做最好的政策建議,以提供長官最佳的決策;面對的人、事、物與學校所學截然不同,但處理的方法技巧和對人的應對進退仍是在師專所累積的學識涵養,因為轉個念頭和想法,也是殊途同歸,萬物法則均可相通。

  許多人曾問沒有寒暑假你很吃虧、借調期間沒有行政加給不划算、又不考校長所圖為何等等,我只告訴自己開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如果不開心或沒有成就感,就離開回到學校,回頭看十幾年所做何事?還是有著許多的收穫;其中 99 年隨馬英九總統出訪帛琉,帶領著穀保家商棒球隊進行棒球外交,促進鞏固兩國邦交,更是難得的經驗。

酸甜苦辣的—體育行政經歷

  1. 規劃新北市各級學校體育活動,傳承辦理賽事經驗,輔導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圓滿完成各項體育活動。
  2. 執行教育部「運動人口倍增」計畫,奠定新北市各級學校普及化運動、校園運動志工的基礎。
  3. 94 年規劃首創全國國小、國中體育專長教師甄選。
  4. 97 學年度全國首創辦理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甄選。
  5. 96 學年度起首創辦理全市學校班際大隊接力、拔河賽迄今,也成為新北市每年樂活運動月的重要活動,並於 97 學年度申請教育部補助辦理經費,進而建構體育署辦理全國國中班際大隊接力的辦理模式(全國自 98 學年度起迄今第 14 屆)。
  6. 規劃臺北縣(新北市)學校興建風雨操場專案施政計畫,98  學年度至 101學年共計完成 46 校興建工程,目前也是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運動場地整(修)建計畫專案計畫。
  7. 辦理或協助全國性學校綜合性運動會 91 年全中運、92 年全國運、93 年全大運競賽資訊組、96 年全大運行政組、110 與 112 年全國運、114 年全中運(諮詢委員)等工作。
  8. 規劃新北市(臺北縣)全中運、全國運(區運)代表隊團本部工作,建置參賽行政服務模式。
  9. 辦理新北市首次參加 2012、2013 年國際少年運動會賽務;協助申辦成功新北市辦理 2016 國際少年運動會。
  10. 協助辦理 2007 亞洲 U18 青少女手球錦標賽、2007 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 2009 中華臺北羽球公開賽、2011 亞洲女子排球錦標賽、2011MLB 全明星臺灣大賽、2015 東亞 U22 手球錦標賽等國際賽事。
  11. 擔任 2010 青年奧運手球資格賽(韓國)、2018 青年奧運沙灘手球資格賽(泰國)領隊(2018 阿根廷青年奧運是臺灣唯一團體運動種類的男女代表隊)

彰顯體育教育的價值

  臺灣運動的發展和成就始終是一個特殊的特例,奧運奪金、棒球世界 12 強冠軍更是掀起了國人對運動的風潮,成功的背後有政府的支持、民間的贊助、教練、家長的付出和選手的堅持,金牌只有一面,運動的結果是最殘酷也是最現實的,成者王敗者寇,賽場結果最佳寫照,而選手成長過程中參與過的體育教育才是這些榮耀背後需要作的探討和重視。

  沒有人否認競技運動、全民體育都要兼顧之下,而學校體育的落實更顯得重要,體育是一種語言,無需翻譯,卻能直達心靈;體育是一種力量,不僅強健身體,還能塑造品格。在教育領域,體育承載的不僅是技術與技能,更是對生命、拼搏與團隊精神的詮釋,而體育教育不僅是培養運動技能,更是透過體育傳遞智慧、希望與熱情。個人在從事和參與體育事務所扮演的角色也不斷在轉換中,教師的本質、教練的目標、行政的榮耀和運動的價值,始終在輪轉和變動,也讓我深深的感受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必須環環相扣才是永續經營的不二法門。

( 一 ) 體現體育教育的深層價值

  體育教育的價值不僅是鍛煉身體,它是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承載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期望,每一次跑步的汗水、每一場比賽的勝負,都是成長的一部分,體育課教的不僅是使用運動技巧和技術去贏得比賽,還教會學生在場上面對挑戰,從失敗中學習,以及學習與他人合作,所以體育教育不但是形式體能的鍛煉,更是精神的磨練;不僅是技能的傳授,更是價值觀的塑造。在運動場上看到跌倒後爬起或是彼此攙扶著學生抵達終點;在挫折中依然能微笑,將淚雨與汗水的交織,化作每次的喜悅,就是體育教育的本質意義和價值。

( 二 ) 開創新局面,逆境中成長

  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將面對許多挑戰,從軟、硬體匱乏,到家長對體育課重要性的誤解中找尋解決之道,而這些挑戰正是成長的契機,將危機變成轉機,才是我們需要去學習的。

  1. 因地制宜,善於創新

  資源不足並不是成績欠佳的藉口,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或許也是創新的起點,在沒有完善器材的情況下,可以利用現有的材料製作簡易的運動工具;在學生或選手基礎不同的情況下,設計適合個體的教學方案(訓練計畫),創新是體育教育永不過時的生命力。

  1. 主動出擊,克服困難

  面對體育課不受重視的現狀,不要氣餒,反而要用熱情去感染學生和家長。當學生從課堂中找到運動的樂趣,當家長看到體育對孩子成長的積極影響,他們會改變對體育教育的看法。

  1. 與日精進,永不止步的學習

  體育教育是一門隨時在變化的學問,從科學的訓練方法到心理輔導技巧,都需要不斷學習與更新,讓自己成為一位好的示範者,首先要成為自己領域的專家,讓外界認同體育是專業的,不是被其他學科挪用的首選。

( 三 ) 做學生人生中的引路人

  體育工作者不僅是傳授技能的專業者,更是人生的榜樣。一言一行可能深深影響他們的一生,建立奪牌不是從事運動唯一的目標。

  1. 以身作則,傳遞正能量

  一個對運動充滿熱愛的人,要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周遭的師生,當你認真參與運動、堅持訓練的時候,他們會從你身上學到堅持與自律的精神。

  1. 鼓勵追求突破

  無論學生的能力如何,都應鼓勵他們突破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標,無論是一次比賽中的小進步,還是戰勝心理恐懼的勇氣,都是值得表揚的成果。

  1. 彼此尊重與合作

  體育運動是一種團隊活動,勝負並不是唯一的,在課堂中,教導學生尊重對手、尊重規則,以及如何與隊友合作,這些都是終身受益的能力,賽場上需要的是 team 而非獨善其身。

( 四 ) 用體育塑造生命的可能性

  透過運動的歷程看到生命的更多可能性,有人會因此愛上運動或追求專業的體育道路;有人會因此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遠離疾病與壓力;有人會因此學會永不放棄的精神,在生活的困境中堅持向前。  

  許多偏遠地區的孩子,通過運動找到改變命運的途徑;一些性格內向或是特殊類型的孩子,通過運動打開了心扉,學會了溝通與自信,這就是體育的魅力和價值所在。

( 五 ) 傳承體育精神,點燃更多希望

  體育教育者有傳承永不放棄的使命,這種精神不僅影響學生,也會經由學生傳遞到家庭、社會,甚至國家層面。

  1. 公平與公正的精神

  運動競賽強調遵守規則與服從裁判公平的判決,這種精神會在學生心中種下正直與誠信的種子。

  1. 永不放棄的信念

  體育的核心精神是「挑戰極限」,這種信念會激勵學生在學業、事業、生活中追求卓越、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1. 團結與合作的價值

  運動場上的勝利往往來自於團隊的協作,這種價值觀會引導學生在未來的社會中成為合作的推動者。

( 六 ) 莫忘重視基本學力,運動技能是另一個技術

  體育班的存廢始終是個熱門課題,其中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學業,不花時間練習一定不會有佳績,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但努力也不一定絕對會有金牌,基本的學力也是學生的權利,如何有效的訓練也是考驗著從事訓練工作者的智慧,在多年從事相關訪視輔導工作時,還是發現許多令扼腕的現象,扭曲體育班的基本要求和價值,座談會中常勉勵學生:「就讀體育班是比其他同學多一個升學就業的武器,千萬別變成唯一的工具。」鼓勵老師和教練:「要激勵約束體育班學生對自己的課業負責,同時利用運動種類轉化成學習知識,讓他們有學習的動機。」而國中、國小體育班更期許教師或教練規劃設計多元發展運動能力的教材,切勿過早定形。

共勉之    充實自我 掌握脈動 期許和祝福

  一直以來,社會對師範體系的印象或許過於刻板化,認為我們只是侷限於某些特定的職業或角色。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師範體系的畢業生在不同領域中展現出了無限可能,在在校期間累積的扎實基礎和多元能力,根據個人的興趣、能力與志向,創造出截然不同的火花,只要努力與堅持,每個人都能突破自我,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

  站在這個榮譽的舞台上,心中充滿了感激,感激學校給予我的培養與教育,感激校長和老師們對我的關愛與指導,感激同學們在我成長道路上給予的支持與陪伴,更要感謝許多的社會導師,讓我擁有更多學習的機會,處處是教室,時時可學習。

  時時要保持年輕的學習態度,就像一塊海綿,吸收多少全由自己決定,同時鼓勵學弟妹們能把握這段寶貴的時光,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嘗試新事物,拓展自己的視野,累積有利於自己的經驗。同時,也要學會在挑戰中培養韌性,將每一次失敗都視為學習的機會,堅信努力的價值,永不放棄對夢想的追求。在這個充滿誘惑與挑戰的社會中,堅守自己的信仰與原則,勇於接受現實與挑戰,積極迎接未來的世界。

  無論未來從事何種職業,都要以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工作和生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教育的理想與使命。

  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裡,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科技的飛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國際形勢的複雜多變,都要具備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敏銳的思維,但是別忘了製造這些工具的還是人,除了隨時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也要注重培養自己的團隊協作精神和領導能力,學會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並彌補他人的不足,一起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要學會堅強與勇敢,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和樂觀的精神面貌,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勇於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時代的佼佼者,人生短暫的成功更要記得:「站在頒獎台,一切重頭來」。

  我的人生座右銘:「凡事轉個念頭—停、看、聽」,無論走到哪裡、走得多遠,都不要忘記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就是只是一顆螺絲釘也可以在各自的領域裡發光發熱、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