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玟岑

ImgDesc

基本資料

  • 姓名:郭玟岑
  • 電話:
  • 現職: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附設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
  • 聯絡電話:
  • 電子郵件:
 

職務簡介

學歷

  1.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
  2.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研究所EMBA
  3.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理論組學士

經歷

  1.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業務發展部專員
  2.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員
  3. 財團法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企宣專員
  4.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節目企劃部專員
  5.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副團長

榮譽事蹟

一、榮譽事蹟

  1. 2022 年國家交響樂團《來自臺灣—呂紹嘉的原鄉情懷》專輯獲得第 33 屆傳藝金曲獎獲獎「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
  2. 2023 年獲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 112 學年度傑出系友。
  3. 2024 年國家交響樂團《傳承與展望—江文也紀念專輯》入圍第 35 屆傳藝金曲獎 5 大獎項,並獲得「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及「最佳作曲獎」。

二、專業表現

  1. 代表參與國際研討會及年會:2014 年赴愛丁堡參與由歐洲藝術節協會(EFA)及愛丁堡藝術節所辦理「The Atelier for Young Festival Manager」研習。2016 年赴香港教育學院參與「Global Practices in Cultural Management」課程。2018 年受英國文化協會 (British Council) 邀請,參與「藝術與社會共融 台英《共融藝術創意高齡》交流計畫(UK-Taiwan Exchange Programme Inclusive Arts- Creativity with Older People)」。2023 年赴波蘭樂斯拉夫參與 National Forum of Music(NFM)主辦之國際管絃樂年會(International Orchestras Conference)。
  2.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6 月擔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副團長,任內推動文化平權,首創歌劇點字節目單、籌辦北市交睽違 26 年的美國巡演,同時致力國際串聯並規劃國際知名製作演出等。
  3. 2018 年 6 月起擔任國家交響樂團(NSO)執行長,帶領 NSO 每樂季推出約 100場音樂會,包含主辦售票節目、三館一團合作之大型製作演出、推廣型式音樂會、室內樂、跨場館合作音樂會、邀演音樂會等,同時長期透過委託創作與錄音,推廣臺灣作曲家的音樂及歌劇作品。多次擔任國際巡演經理,巡演地點包含:美國、日本、瑞士、德國及法國等國家,為臺灣與國際之間構築橋樑、推廣臺灣文化,達成文化外交。
  4. 2019 年起帶領 NSO 愛樂實驗室推出音樂照護及音樂輔療系列活動,邀請曼徹斯特室內樂團(ManChester Camerata)及英國皇家音樂學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的「樂齡音樂照護」專家學者與音樂家,一同舉行樂齡照護音樂工作坊,籌辦《穿樂時光》樂齡音樂會,前往偏鄉、多個縣市的日照中心等進行深耕計畫。2021 年推出愛樂實驗室 App 與 Podcast,打造無障礙友善設計,將古典音樂融入科技,達成更有效的音樂輔療照護。
  5. 2020 年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合作「樂無界教育計畫」推廣音樂教育,與小提琴家陳銳攜手搭建「青年音樂家茁壯計劃」,帶領年輕音樂家走入偏鄉,提供具效益的演奏訓練及實戰演出機會。2021 年延續「樂無界教育計畫」,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合作培育作曲家及指揮家、與義美文教基金會共同推行「IMEI 藝脈承計畫」培育國內青年指揮家。
  6. 2023 年與音樂總監 Jun Märkl 規劃組織國家青年交響樂團(NSYO),於每年寒暑假期間,招募國內外優秀青年音樂家進行密集排練課程及巡演,巡演地點擴及臺灣多個縣市,2024 年 8 月於新加坡及泰國舉行國際巡演。
  7. 2024 年 10 月受維也納藝術節(Wiener Festwochen)總監米洛.勞(Milo Rau)邀請加入「第二現代主義學院(Academy Second Modernism)」計畫,帶領樂團與世界各地藝術團體及樂團合作,推廣當代女性作曲家的創作,促進古典音樂與表演藝術的平等參與。

 

奮鬥歷程及成就簡歷

藝術的追求無遠弗屆—藝術行政道路上的奔跑人生

18 歲是許多人人生的轉捩點,也是我踏上藝術行政道路的起點

        自幼學習鋼琴,且熱愛藝文活動,音樂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原以為人生會順應父母的期望,沿著音樂教育的道路穩步前進、成為一名優雅的鋼琴老師,然而,18 歲那年面臨選擇大學專業時,我意識到自己不是有過人天份的萬分之一幸運兒,無法成為像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那樣的鋼琴名家,但這並未削減我對藝術的熱情;我選擇踏上一條結合理性與感性的道路,攻讀臺灣大學政治系,並開始思考如何以另一種方式支持我熱愛的藝文產業。

        臺大就學期間,當時家教的時薪高達 500  元,而在兩廳院前台打工的時薪僅91 元,相較之下不僅收入微薄,工作內容也更為辛苦。然而,這段經歷帶給我的收穫,遠遠超越那微不足道的薪資價值。

        雖然放棄成為一名音樂家,但矢志成為一名藝術支持者,大學時利用課餘時間至國家音樂廳前台打工,每年欣賞近百場音樂會及戲劇演出,虔誠地親炙了國內、外知名音樂家及藝術家的大師風采,而這也使我更加確信自己熱愛音樂,熱愛藝文產業,這是我的熱情所在,「若無法成為音樂家,為何不成為幕後推動藝術的力量呢?」堅定的意念,促使我開始探索幕後工作其所發揮的影響力,也讓我逐步建立起藝術行政的職涯方向。

從實踐到願景:一條累積經驗的路

        大學畢業後我便進入兩廳院服務,而後接續於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任職,實務經驗涵蓋場館管理、樂團營運、國際連結與節目製作等領域,為我在藝術行政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7 年 1 月起擔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副團長,專注於推動文化平權與國際串聯。期間籌劃了多項具有突破性的計畫,例如首創歌劇點字節目單,讓視障朋友也能「看」見導聆,進一步提升藝術的可及性。同時也積極籌辦北市交睽違 26 年的美國巡演,並策劃國際知名製作來臺演出,每一項任務都讓我更加明白,藝術行政的核心在於橋接不同的文化與社群,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感受音樂的力量。

        2018 年 6 月起擔任國家交響樂團(NSO)執行長,帶領樂團每年舉辦約百場音樂會,涵蓋古典音樂會、推廣型活動、室內樂、跨界合作等多元形式,同時透過國際巡演及跨國合作,與團隊一同搭建臺灣與世界之間的文化橋樑,讓臺灣音樂家的聲音耀眼於國際舞台上。除了音樂會的規劃,更重要的是在資金、觀眾需求及藝術品質間找到平衡,以此實現樂團的永續經營。藝術行政不僅需擁有對音樂的熱情,還需具備面對各種挑戰的應變能力與宏觀視角。

 推動藝術平權:從理念到行動

        推動文化平權始終是我的核心信念之一。我相信,藝術應該觸及每一個人,無論他們的背景與條件為何。因此,我與國家交響樂團的團隊持續策劃更多元的合作計畫,從樂齡音樂輔療到青年音樂家培訓,都是致力於深化臺灣的音樂教育與文化交流。例如,2019 年起透過多樣的官、產、學合作計畫,委託多名臺灣作曲家(超過一半比例為女性作曲家)創作並於國內外演出,推廣臺灣的音樂及歌劇作品;同年亦帶領 NSO 愛樂實驗室以音樂照護及音樂輔療為主軸之一系列活動,邀請國際上「樂齡音樂照護」專家曼徹斯特室內樂團(Manchester Camerata)及英國皇家音樂學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的專家與音樂家,一同舉行樂齡照護音樂工作坊,籌辦《穿樂時光》樂齡音樂會,前往偏鄉、多個縣市的日照中心等進行深耕計畫;2021 年推出愛樂實驗室 App 與 Podcast,打造無障礙友善設計,將古典音樂融入科技,達成更有效的音樂輔療照護。2020 年起則與企業合作發起音樂教育計畫,為青年音樂家提供具效益的演奏訓練及實戰演出機會,進而落實深耕音樂教育。為孕育下一代優秀音樂家;2023 年起與音樂總監準.馬寇爾(Jun Märkl)規劃組織國家青年交響樂團(NSYO),透過每年寒暑假密集排練與國內外巡演計畫,幫助青年音樂家累積實戰經驗並展現才華。

透過實務與理念相結合,與世界各地藝術領袖建立合作關係,進一步深化自身在文化管理領域的知識與實踐。

        累積實務經驗的同時,我也不斷拓展在藝術管理領域的視野,期望能從更宏觀的角度分析藝術與文化的發展趨勢,並在管理與策略上具備多元化的思維。為此,我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攻讀 EMBA,並接續取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學位。此外,亦積極參與國際研討會與年會,藉此學習和交流最新的藝術管理理念與實務經驗,包含 2014 年前往英國愛丁堡參加由歐洲藝術節協會(EFA)和愛丁堡藝術節主辦的「The Atelier for Young Festival Manager」研習;2016 年赴香港教育學院修讀「Global Practices in Cultural Management」課 程;2018 年受英國文化協 會(British Council)邀 請,參與「藝術與社會共融 台英《共融藝術 創意高齡》交流計畫(UK-Taiwan Exchange Programme Inclusive Arts–Creativity with Older People)」;2023 年則前 往波蘭樂斯拉夫,參加由 National Forum of Music(NFM)主辦的國際管絃樂年會(International Orchestras Conference),並於年會期間擔任專題論壇講者,分享樂團建立國際形象與深化國際網絡方面的經驗與見解。

        從兩廳院前台工讀生到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從大學政治系到攻讀藝術管理專業碩士與博士學位,回顧多年來的職業生涯及教育對自身的影響,藝術行政不僅需要對藝術的熱愛與專業的敬業精神,更需要靈活面對各種挑戰的應變能力。即使面對人生道路的轉變,即使工作中遇到挫折與失敗,對藝術的熱情總能鼓勵自己,為自己帶來豐沛的能量,我很慶幸也很感謝 18 歲時的自己即便選擇了不同方向,卻又從未離開過藝術這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