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 49 年,代表學校參加每年在臺中舉辦的臺灣省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會,北師隊每年都住同一旅館,同樣由年輕的吳才福老師帶領參加,任教中部的學長姐,在傳統上,每年這時候都會前來拜師家常,並帶禮物來為學弟妹加油打氣。猶記得田徑賽壓軸 1600 尺接力,經過預、複賽,進入決賽時,田徑場四周動員來參加閉幕的黑壓壓的群眾,我等四位隊友,穿著已呈老舊又褪色的紅色綴有「北師」字樣的背心上場,在激烈的競爭中,「北師」得了冠軍,就在此時,場內進來十多位陌生的前輩,氣喘未停、興奮地和我們大家擁抱在一起歡呼慶祝,吸引了記者以及無數觀眾的眼光,我這時深深地嘗到辛苦的甜蜜代價和勝利的光榮,「北師」傳統偉大與溫暖終生難忘其溫馨。
擁有 127 個年老歲月的紅磚大禮堂,依然矗立不搖,我們無數次在那聽講,每週週會時,面對舞台,眼光總離不開演講者,更離不開掛在兩側「仰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一對詩,並思索著對聯的涵義和真諦。離開母校雖已有六十二多個年頭,它仍然深深影響了我,並時時刻刻提醒著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努力。禮堂對體育科的學生來說,它是室內訓練場地,我們在那滾翻、地板單雙槓、平均台以及吊環等,每個動作從僵硬,到再三地熟練,直到完美演出。過程摔落失敗,甚至受傷流血,如今都成為美好的甜蜜回憶。走過禮堂,整排的練琴房,日夜都有排表練琴,尤其夜晚寧靜的校園,仍彈奏出耳熟能詳或頗高技巧的曲子,加上晚自習後,睡覺前播放的古典樂曲,三年的薰陶,浸潤樂聲中,有形無形地塑造出充滿教育愛心、學習不倦且忠於職守的好老師。掛在木造走廊轉角的那口大鐘,響起宏亮帶著深沉的鐘聲,是上下課的提示,這餘音在我們腦際仍永遠不停的迴盪著,提醒我們別忘母校的栽培,別忘辛勤的教育後進,更別忘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滾滾洪流。
時代巨輪時時改變,百姓世代的輪換,唯有老師秉持傳道授業和解惑的職志,依循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個別差異的精神,不變的堅持付出,「天地君親師」的古訓猶記腦海,不因尊師重道淡離而喪志,民主世代的到來,同樣的以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為樂。在偏遠山區或離島偏鄉,北師人依然不怕吃苦,不求功名利祿,堅持為那一群群天真活潑的孩童付出。我經過 35 個年頭,頭髮斑白後退休離開學校,然而退休生活緊繫心頭,五十五歲的體力尚可開山或闢土,抱著遠離塵囂,再造夢想的規劃,於是終積一生的儲蓄到偏鄉的南庄,買下兩千多坪的山坡地。
那是 1995 年的往事,在人生地不熟的山區,在沒鋪柏油的路、沒路燈,更沒自來水的山區,未實施週休二日前,隻身抱著希望,規劃夢想的國度。白天用手割草砍樹,靜靜的夜晚幻想著自己是王國內的主人,「有夢真美」這種驅動力的激發下,農牧用山坡地開發,地形地貌的改變,到飲用水、景觀水源從此山到彼山的上下山尋覓,接著庭園規劃、在花草綠籬等植栽美育的表達等等,一切是辛苦也是樂趣。自許是「栗田庄」的庄主,其實也是名副其實的園丁,期間遇到不少艱難事,只是抱著「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面對,也因此走遍臺北各大書局,為尋找設計靈感購置庭園、室內裝潢等相關書籍,到過故宮「至善園」、到過大安森林公園及社區大大小小的公園,也到過豪宅拍攝取材,點點滴滴的累積,給了我無限的幫助。雇用規劃師、設計師固然很好,但龐大的費用拿不出,也因此從建物造型、杜鵑、矮牽牛、鳳仙、樟樹、橄欖、茄苳等,庭園的一切均出自自己的雙手和大腦,整個作品雖然沒有師傅的手筆精緻,但處處所見都呈現主人的粗糙和獨有的風格。25 個年頭過了,樹已成林,草地日月翠綠,生態的完整帶來成群的螢火蟲,令夜晚遊客的驚喜,食物鏈更是多樣化,舉凡水中的魚蝦,經春夏的長大,不會因秋冬乾季水少,或夜鶯、白鷺的覓食而消失,來年春夏季節到來,河水又帶來小魚苗,夏天蛇、蜂等各種昆蟲,白天到夜晚的蛙鳴鳥叫或蝴蝶翩翩起舞,這番證明了主人二十多年來堅持不用農藥,原因無他,就因地球只有一個,環境保護人人有責,何況這生態教育,不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嗎?
豎立在門旁刻著「栗田庄の鐘」的木柱,每當客人團體或家族來到之際,庄主會敲鐘歡迎,鐘聲迴盪到庭園每個角落,也迴盪在每位客人的內心,響聲更回應了掛在母校木造走廊轉角的那口大鐘,它倆的宏亮鐘響聲似乎告訴人們:
1. 願以「謙卑」和「包容」來尊重自然,疼愛大地與生態。
2. 祝福全員旅途平安,家庭幸福美滿。
3. 在溫馨的栗田庄,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在祝福的鐘聲、客人的掌聲中,呼應深沉的鐘聲,過後我毅然接受創立人生第二春的挑戰。
還記得 1998 年政府推動民宿,這是一個對繁榮農村及大眾休閒非常有幫助的產業,在事業主管機關是農委會或觀光局有了很熱烈的討論後,竟然有一天,觀光局邀請我參加「民宿管理辦法」的制定會議。當時民宿只是一棵尚在培育且數量少的幼苗,我等七八位來自不同縣市、彼此不相識但目標、熱誠、理想都一致的同行,對新產業,為未來農村繁榮,致力以生態、生產及生活為宗旨,為普羅大眾的休閒盡一臂之力。經過無數次和政府相關單位代表逐修討論、溝通、協商,對於房間數量和消防問題等,和與會的官員唇槍舌戰,更加上旅館公會,因怕以後市場重大變化而難以圓滿解決,也因而埋下日後在各地演出精彩的各種論壇,為此新產業力爭。有了法源,也得產官學界共同努力的宣傳推廣,才獲得了各界認同,甚至喜愛而前往消費。這一群熱情的同行業者,這時在農委會、觀光局的大力協助下,「臺灣民宿協會」終於順利誕生。在 1999-2005 年擔任兩屆民宿協會理事長的我,配合理監事及秘書長共同努力,大家在各自負責的縣市區內,甚至偏鄉離島,在公所、在廟宇、在農會等地,無論白天或夜晚(配合當地農民),宣導民宿是什麼,如何經營等相關知識和法令,引導有興趣、有獨立產業的農民投入,已經在各地冒出頭的業者,此時特別受到電子平面媒體、報章雜誌的關愛,我們不停地接受採訪,這也在推廣過程中產生了非常大的幫助,更多的旅遊雜誌,規劃行程及住宿餐飲的報導催化中,大眾逐日對民宿產生無比的興趣與好奇,進而前來參訪消費。每當看到進住民宿的遊客,徜徉在廣闊的庭園,有小橋流水,或樹林中的蟲鳴鳥叫,夜間有人觀星望斗,有時也會驚懼的聽到山羌或貓頭鷹的叫聲,住在茶農的民宿客人會在月光下泡茶聊農事,這些不同地區、不同的民宿主人,都有著鄉下人特有的熱情,天南地北的客人享受住民宿,回歸自然懷抱的特有氛圍時,身為民宿主人,也是臺灣民宿協會理事長的我,看到辛苦付出後的開花結果,感到非常滿足。
協會一步一步努力地輔導各縣市,熱心業者組織地區性的民宿協會,共同推動這有意義的產業。在商圈成立的地方,或觀光熱門的景區,共同加足力量推動組織,臺灣民宿在如火如荼發展之際,協會理監事各自帶領業者,參與一年四季都有的旅展,有異地結盟的民宿,有獨立參展的業者,也有臺灣優質民宿聯盟參展,這些在擁擠的展場上,有如青春年華的少女般,帶來一波又一波的熱情浪潮,別出心裁的場地布置,旅遊新寵的民宿住宿券銷售業績家家長紅,在忙翻頭也熱翻頭時,協會更進一步鼓勵,帶領業者參加臺灣觀光協會舉辦的國外旅展,將臺灣民宿推銷到海外,幾經努力也獲得當地旅行社的大力認同,和國際友人的讚賞,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的華人觀光客,甚至美國、日本、加拿大的客人,不約而同地出現在臺灣的民宿,享受不一樣的旅遊;至於大陸客更不用說,有了陸客旅遊的開放,語言相通、文字看得懂,見了面更有三分情,加上民宿主人的熱情,除了不停的相互交流聲外,也不停地說「讚」!
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有強力的學術論述,長遠的眼光為基礎,才能獲得長年不墜的龐大產值,協會聘有相關旅遊學經歷的碩、博士,和理監事們,應邀民宿到社團演講,電台電視的專訪出現,在臺大社團的講演,在屏科大碩班以及萬能科大、明新科大、暨南大學、靜宜大學等的相關論壇或年會,並且協助觀光局成立「臺灣民宿評鑑認證辦法」,至今已舉辦評鑑四次,有效四年的「好客民宿」標章認證,歷經十多個年頭,普遍獲得消費者的讚賞肯定。
兩岸旅遊的開放,電子媒體的行銷更是無網弗屆,為行銷大陸,協會藉此紛紛應邀大陸參展,在廣州、寧波、廈門參加的旅展,在山東、北京、杭州、貴州參訪的論壇,在互相座談參觀訪問的過程,發現「農家樂」和「民宿」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同樣以農民發揮農業休閒的主題下,不同師傅、不同學徒,品味風格美感以及生態,生產,生活的競爭高下,有如飲水,冷暖自知在心頭。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老校歌中「⋯⋯教育第一,化民成俗功最宏,北師,北師,推著時代巨輪前進,任務何等光榮。」在慶祝建校 127 周年的這個年代,無論是前輩老學長,或是教育大學的晚輩後進,即便歲月如潮水不斷浪來,我們仍要共同推著時代巨輪永遠向前。堅持吧!努力吧!為各種面向的教育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