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長於臺東,在民國 74 年退伍後分發至臺北縣秀朗國小擔任導師,經過幾年磨練自己的教學生涯,先後轉調臺北市的濱江國小及龍安國小擔任教師,期間並
參與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的社會實驗課程及國立編譯館國小社會及道德與健康等教科書研發工作。
因感自己需持續充實學能,乃先後至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研究所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班(課程及教學組)就讀,並在因緣際會下,轉換跑
道至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擔任助理研究員的工作,開啟了我的研究生涯,埋下了對於課程教學研究領域的熱情種子。爾後教師研習會改隸至教育部、整併至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並於民國 100 年整併正式成立為國家教育研究院。在國教院期間,歷經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參與多項重大課程政策研究與規劃工作,亦於十二年國教課程之研修及現場實踐,盡心盡力的貢獻一己之力。此外,於學術行政工作之餘,亦勤於研究與著述,發表課程教學、
敘事探究、美感教育、實驗教育等多篇文章。研究、政策及實踐等面向,舉其犖犖
大者如下:
1. 規劃並共同執行行政院於 102 年核定之「建置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體系方案」,以十至十二年為週期,建置國家層級課程綱要發展的機制、組織及相關
規則。
2. 國家教育研究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會委員、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研修小組委員、國民中小學及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研
修小組副召集人、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完成十二年國教課程基礎性研究、建置課綱研發機制、總綱研修頒佈與領綱研修工作。
3. 參與教育部第一期五年「美感教育中長期計畫」研擬工作,擔任協同主持。擔任國教育院「亞太地區美感教育研究室」主持人、共同主持人。
4. 參與教育部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國教署總綱種子講師培訓等工作,實踐性的推動課程綱要。
5. 教育部與所屬機關學校 102 年優秀公務人員及教育人員獎勵。
6.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104 年度傑出校友、臺東大學 107 年度傑出校友。
7. 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 104 年度聯合年會《木鐸獎》。
8. 多篇課程教學、敘事探究、美感教育及實驗教育等研究發表於專書、學術期刊等。
對母校的感謝/對學弟妹的勉勵
小時候,住家和學校離海邊很近,當夜開始靜下來之後,海浪的聲音就像在你的耳邊翻湧一般的清晰可聞;我的生活常是在夜晚清晰的海浪聲中陪伴而成長。
當時,喜歡和同學或友伴一起到那片藍藍的遼闊大海,大海上的點點閃爍光影清晰且刺目,浪花拍打在腳邊而流走細砂時輕輕齧咬的感覺深印心底。海明威曾說:如果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成為你一輩子帶的走的盛宴。我想說:年輕時經過臺東殷切師長及純樸自然的洗禮,它會成為生命成長的重要資糧。試看看,在海邊
坐一個下午,靜靜的聽浪、看浪、讀浪,我想,會在不止息的浪潮中讀出敬畏的力量:在時間的長流裡,海浪或巨或微、若反若復,它沖刷沙灘,捲動翻滾石塊,在
隆隆或窸窸嗦嗦的聲響中,石塊變成了小石子,變成了細砂。
國北教大給我的感覺及力量,亦復如是。感謝母校及師長,在面臨國家課程改革的洶湧波濤中,給與我緩慢卻堅定的力量,而有機會持續的學習與成長,進而貢獻己力於國家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