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簡介
學術表現:
創立全國第一個致力於研究服務科學的研究所一國立清華大學服務科學 研究所
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獎勵(激勵性薪資)
國科會第40屆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國外短期研究(半年)
美國 Fulbright 交換學人獎學金(一年)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年度 SSCI/SCI論文獎勵
國立中山大學 SSCI/SCI論文獎勵 國科會甲等研究獎勵(連續五年)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新人獎
財團法人潘文淵文教基金會
1998 研究考察獎赴美研究考察
專業服務:
在2000年(時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結合本人在知識管理與專業社群 經營管理的學術研究與師範教育和國小教學的實務經驗,並以回報個人 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社會支持(師專公費與公費留學)的初衷下,與基 層國民教育教師共同創立了教師專業網路社群一思摩特網(http://sctnet. edu.tw)。並受到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和教育部的支持與經費補助,目前註 冊會員人數達14萬餘人,成為全國重要的教師知識分享與協同合作平臺。
我的紅樓夢—國北師的五年
猶記得蔡義雄教授曾在教育哲學導論的課堂上,轉述美國林 肯總統的一段話:「40 歲以前的相貌由父母負責;40 歲以後的 相貌由自己負責。」年過四十的我,相貌當由自己負責。但回顧 自己的來時路,許多的價值判斷與處世哲學,深深地受到了青年 的我在師專教育的影響。當時的師範教育的公費制度,對於一個 彰化溪州農村家庭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誘因:減輕經濟負擔又有 就業保障。1978 年,我在國北師的第一個午餐:餐盤上打滿如一 座小山的白飯,顯示出當時師專公費對我身體發展的重要性。一 個鄉下小孩來到台灣的首善之區,雖然知道畢業後的出路已定, 但對於外界仍充滿好奇。而提供我對外界好奇滿足的機會,則要 感謝帶領我們五年的導師—王天生老師。當別的班級仍上著傳 統的英文課時,我們凌霄班已經在「享受」閱讀「簡愛」和「湯 姆歷險記」的「樂趣」;當許多同學仍只能閱讀教科書的英文 時,我們已經透過「TIME」和「Newsweek」來了解世界的動 向。回顧自己畢業後的許多的人生決策點上,深深地受到王老師 在凌霄班所表率的勇往直前,樂觀進取的精神所影響。而吳雄老 師在物理學以及李毓進老師在博物課的啟蒙,奠定了我日後進入 資訊領域深造的基礎。昔日的師範教育所帶給我的潛在課程,最 大影響是學習如何與同學們在一起的團隊修鍊,舉凡運動會的團體錦標、體育發表會、合唱比賽等等,都是同學們團結合作,努 力以赴的盛會,也是日後大家的共同回憶;一個五育均衡的環境 教育,例如音樂會、美展、土風舞會、電影欣賞、演講等,都是 建構通才教育的環境。就在這樣的通才教育環境薰陶下,畢業 後,我開始了自我實現的歷程。
在森林裡,我選擇了一個人跡較少的小徑
原來的我如同許多的畢業學長們,在未來的出路上,除了考 慮擔任老師外,也可以給自己一個新的機會:參加教育行政高普 考。可是,一個同學的一句話:「您為甚麼要跟別的同學走一樣 的路?」點醒了我。一夕間,我從一個看到學長們發展的明確軌 道上,轉向追尋一個屬於我的未來。因為對資訊科技的好奇,我 決定不等待五年後保送大學的機會,而去參加淡江大學電算系夜 間部的插班考。在台北縣秀朗國小任教的同時,利用晚上和週末 到淡江大學電算系修習學士學位,也從此進入了資訊科技的領 域。這個轉折,讓我攀越了小學的圍牆,找到了自己在一個資訊 化社會的新的能力與發展機會。而這四年的夜大歷程,有追逐夕 陽西下,趕赴上課的熱情;卻也有頂著寒風,疲憊往返的淒涼。 但是,努力過後的表現,讓自己覺得我可以給自己更大的挑戰。 所以,我在大五時,即考上了資訊高考,帶著三年半服務小學的 經歷,進入新的工作挑戰。在面對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挑戰下, 我在一年半後進入甫設立不久的國立中正大學資工所就讀碩士 班。為把握第一次享受在大學當全職學生的機會,我辭掉了工 作。而童年在田裡幫農,夢想自己有一天能如天邊的雲朵,自由伸展,也在深入資訊工程的領域後,嘗試去實現夢想:出國深 造。研一暑假考取了資訊管理的公費留學,也帶領自己走入資訊 科技加上管理的新的探索。再一次接受了全國納稅人的支助,我 實現了出國留學的夢想,進入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修讀資訊管理 博士。真巧,伊利諾也是林肯的自我實現的地方,讓我更近一點 去認識他。赴美的進修,除了專業的進步外,對於國際學術環境 的參與以及美國社會的深入了解,對於回國後的學術發展與社會 參與有著長遠的影響。首先,雖然於 1996 年取得博士學位即回 國任教,但對國際學術活動的參與仍不間斷。國際資訊管理學術 的發展提供了與時俱進的研究題材與發表機會,讓自己在學術研 究上,維持穩定的驅動力,也時有佳績。同時,自己對研究議題 的好奇心,帶動學生去探索新知的熱情與毅力,十餘年下來,讓 自己更堅定學術研究與創新教學的生涯方向。而師專教育與小學 服務的經驗,加上國外社會參與和了解,接著在 2000 年教改的 歷程中,透過自己在知識管理與網路社群的研究能量,與國民教 育的夥伴們創立了國民教育教師專業網路社群-思摩特網。透過參 與,也讓自己對國民教育的關心有個能量的出口。幾年的參與過 程中,再度將自己的師專教育及小學任教經歷與當下的教育發展 相連結。一個新的體會,也是一個新的挑戰:在急遽變遷的社會 環境與國際化的衝擊下,如何維持並創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教育 服務系統?這樣的體認,在自己投入一個新興的學術領域「服務 科學」後,更加深刻。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
當世界邁入服務經濟的時代,人的各層級需求的滿足,經由 對服務本質的深入了解和透過科技所帶來的服務創新的實踐,將 對人類的文明與社會的發展有顯著的影響。服務科學,一個新的 學術領域肩負著這樣的期待與使命,開始在世界各地開展。國立 清華大學,開國內服務科學領域研究與教學之先,在陳文村校長 和科管院史欽泰院長的大力支持與協助下,於 2008 年創立了服 務科學研究所,正式培育服務科學的專業人才以及進行服務科學 相關的研究。所規劃的服務科學課程包括了服務管理與創新、服 務科技與系統、服務人文與社會、產業實習等四大模組。回顧自 己的專業生涯發展,從師範教育啟程,歷經資訊工程、資訊管 理,到服務科學;從通才的人文素養的陶鑄,資訊與管理專業能 力的培養,到服務科學的跨領域整合,師專的博雅教育帶給了我 生涯發展歷程最紮實的人文素養底層,也是我從資訊管理出發探 索服務科學新領域的墊腳石,也將勾勒出未來自己持續在學術研 究與社會服務的相貌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