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芳雄

ImgDesc

基本資料

  • 姓名:黎芳雄
  • 電話:
  • 現職:新竹縣北埔國小教務主任退休
  • 聯絡電話:
  • 電子郵件:
 

職務簡介

 

一、教育界的史懷哲:教育界的史懷哲:鐵肩甫擔負起教育的重責,即默 默貢獻心力于山城邊偶的家鄉,四十個寒暑始終如一。現在,雖已退 離學校教學場域,依然悠遊於教育的天際,享受「好為人師的樂趣, 依然奉獻心力戮力於外籍配偶的成長教育、母語教育、管樂教育、客 家文化......。若問教育志業的長度有多長?那是與生命等長無盡伸展的延長線。 

二、教育的實行家:為實踐“生活即教育”,校園一隅闢建生態園區、水 生植物園、茶苗園......為日益消失的鄉野植物燃起生命的種苗,也為 曾經棲息於此的蟲魚構築了繁衍的棲地,更為學童建構自然與科技的學習天地。 

三、民俗藝術的薪傳者:從事八角竹扇、草編、竹編、科學玩具等傳統技藝教學不遺餘力;尤其孔明燈製作教學熱力不亞於平溪天燈呢! 

四、關懷人文的胸懷:客家文化的活字典。舉凡俗的趣味與典故、婚慶四句聯、客家傳統飲食文化、茶葉分類與茶樹數種的區分......除了廣 羅資料更是整理為靈活的教材,堪稱力挽傳統文化的巨人。民國84年 更是將客家文化的種子灑播在大西洋彼岸——客家文化美西訪問團訪問,贏得滿堂彩的光榮事蹟。

五、童軍界的恆星:三顆木章的光芒閃耀在童軍界寬廣的蒼穹。不是裝飾, 是種實際照亮童軍的恆星。舉凡童軍活動,老頑童總是活躍其中,鼓動如簧之舌,擺動靈活之驅,實踐童軍的「身體力行」。

六、老當益壯的老康輔:十八般武藝集一身,不藏於私。只要參與的活動,隨時都能串起活動流暢的樂章,絕無休止符或停格狀態的冷場。 

七、古蹟導覽者:熱愛生於斯長於斯的淨土,樂於為這片淨土向世人陳述 這璀璨和樸實的過往。於是接近(她),認識(她),介紹(她)。向過往客旅們悉心訴說,以為綿延故土的生命,做個稱職的導覽者。

八、生命的意義:無限綿的教育愛,鋪陳生命之路;多元的才能,匯成生命廣袤的大洋;無盡的關懷斯土的人文觀,強化了生命的韌度。


未經一番寒徹骨,哪得幾許撲鼻香?生命若未經過一番碎勵,是無法練就強勁的勒度。芳雄來自寒苦的農家,自幼就得接受上蒼賜與的磨練,無論上山採茶、鋤草、下田耕作、放牧無所不包;無論天寒地凍或是艷陽煎象日日不得以聞。也因如此,激勵我向上求進的心,時時惕勵自己「堅強上進」。民國49年進 入花師特師科後,我踏出了漫長的教學路的第一步。教然後知不足,因而實地教學之後,再度遠赴國北師進修。儘管舟車勞頓,家境窘迫,學習的意願未曾減損。這時心中也逐漸構築了自己終身學習的理念與夢想,並且讓終身學習理念伴隨我,至今依舊。
在教育的職場上,我選擇回到培育我成長茁壯的故土,回饋賜我恩寵的鄰里。看著鄰里的弟妹們畢業了,又一批子侄輩的孩子揮手唱麗,直到孫兒輩道珍重時,斷毛已催的我,四十年的悠悠歲月盡在這裡——我的家鄉新竹。如今雖以退離學校場域,但是教育的志業依然延續不輟,為新台灣之子的母親們注入台灣文化種苗;為鄉內的管樂團團譜下永恆的樂章,30餘年未曾間斷的樂章;傳述客語俚俗的意涵......這些都是我對教育的執著。雖不敢自比於史懷哲,但願師法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直到生命的燈枯油盡。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深植我心,因此特別注重孩子們在操作中的學習。有感於水泥叢林剝奪了生物的生存空間,減損了孩子與大地的接觸。
帶領學生們闢建水生植物園、野花野草復育園,成了學習與大地建立親密關係的開端。這種結合生活的教育,讓她們打開心門探觸自然,認識自然。沒有堂奧的理論,沒有艱澀的理論,只有操作中收穫的樂趣。
國際村的步履侵蝕了先人曾經烙下的印記。從中原渡台悠久芳郁的客家文化,卻在客家子弟蔑視下,一滴一滴流逝蒸發。身為客家子弟自是義不容辭挑起客家文化薪火相傳的重任。先從生 活基本面切入,廣為搜羅。食的方面:如客家飲食【擂茶】文化、【四炆四炒】文化、傳統米食【棵】的文化;衣著方面如大衬衫、水褲頭的緣由;盛夏時人手一支的八角扇,以及伴隨田野耕作信手拈來編織而成的草編、竹編、傳統童玩,一一蒐羅編成口訣,繪製成圖,整理成冊。希望自己伸出的是挽救客家文化的手,讓客家文化的薪火綿延不絕,並自編順口溜:
頭油米追 二糍粑 三甜粄 四惜圓 五菜包
六飯粽 七層糕 八摸挲 九碗粄 十紅桃
任勞任怨的我踏入童軍的領域是那麼的自然。因此,一顆一顆的木章就是我一滴一滴的汗水累聚而來。秉持為人服務的熱忱,即使三顆木章的光環足以蝉蜕新竹縣的童軍界,但是童軍樂善的本質依然是我活躍於童軍界的心靈依歸。人天生就該是個樂善好施的童軍,沒有年齡與體力的束縛一童軍界的老頑童,蒼茫天際中的恆星。
生性樂觀的人易於親近人群。因此,我也樂於在各種活動中 串起一幕一幕躍動的章節,不論說說鄉四句聯或是唱唱民謠小調,或是肢體帶動,難不倒受康輔洗禮的我。84年參加美西訪問團,在個人主持的節目中,融入了濃濃的鄉音,伴著郁郁的鄉情,有如細水輕輕緩緩的流入僑胞的心坎,滿堂線的風采不在話下,更為僑胞稍解思鄉的情愁,那絕對是一場意義十足的夫席。
北埔一這片生養我的土地,是我的所愛。因此,閒暇之餘,足跡遍履北埔的每一角落,我接近這片淨土,悉心認識這片淨土的過往。老街上建築的一磚一瓦,慈天宮煙火繚繞的黝黑樑柱,金廣福一級古蹟的絢爛的風采;野地裡曾為農耕社會澆灌農地的水車、古井;新竹獨有甘醇的膨風茶的緣由;柿餅格外香甜橙黃香Q誘人的秘密......都是我們鑽研的課題。與一群愛好文史工作的朋友為這片土地營造永續的命脈,除了研究考證外,並向往來的遊客解說熟悉的家鄉,為的是讓這片土地延續不息的生命。
四十年的歲月,一個人能擁有幾個四十年?生命中的黃金歲月我獻給了我摯愛的教育,這當中也獲得不少同儕的協助,長官的提攜,推薦我為傑出校友。雖然沒有絢麗的頭銜,沒有功成名就的錦衣,但是熱愛教育的熱忱,即使退休依然存在;熱愛家園的心,依然燃燒,相信細微的火花雖不足以照亮大地,但延燒的長久倒也能慷燒遍野;細水雖不足以成災,但涓涓細水也足以穿透盤石。如果說生命可以丈量,我願那是與我對教育的執著一般,是個綿不絕的延長線;如果說生命的廣度可以探測,我願那是與我涉獵多方的興趣一般,是個浩瀚的蒼穹,以一首自編詩與人共享:
竹扇有清風
隨時在手中
寒來不相見
夏日又相逢